核心提示
20世纪90年代,沁阳市素有“玻璃钢之乡”的美誉。曾几何时,玻璃钢产业强势迅减,700多家玻璃钢企业横遭重创。沁阳市锦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也一度陷入泥潭。时过境迁,锦辉人“借船出海”,依靠科技创新,走出泥潭、重塑辉煌,让玻璃钢产品印上沁阳标签,远销海内外。
近日,笔者在沁阳市锦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看到,50多台玻璃钢风力发电机舱罩,整齐地摆放在厂区内,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冲洗、擦拭。烈日下,3台灰色玻璃钢机舱罩上印制着一串英文,显得格外醒目。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顺利告诉笔者:“这3台灰色机舱罩是销往德国的产品,规格和用料与国内有所不同。今年上半年,我们为德国供货商生产10余台风力发电机舱罩,为国内供货商生产400多台风力发电机舱罩。”该公司前身是锦辉玻璃钢厂,有着39年的玻璃钢产品生产历史。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玻璃钢冷却塔等玻璃钢制品的企业,2016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玻璃钢产品远销国内外。一家普普通通的民营企业在沁阳玻璃钢产业强势迅减时,为何能走出泥潭、重塑昔日辉煌?
该公司总经理陈海江告诉笔者:“我们‘借船出海’,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长期合作,不断创新技术,研发适应当今市场的最新环保产品,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借船出海”驱动企业创新
陈海江口中的金风公司,是我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2003年,该公司看中风力发电行业前景广、市场好的优势,打起风电的主意。
经过不懈努力,锦辉人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世界500强企业——金风公司派专人到锦辉厂区实地调研,共商合作事宜。调研结束后,该公司为金风公司做了发电机舱罩样机,经对比,产品质量领先其他企业。最终,金风公司将每年80%的生产订单交给了锦辉公司。
锦辉人深知,订单虽然拿下,但要想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拘泥于现有的产品必定举步维艰。2003年以来,锦辉人孜孜不倦地在风力发电机舱罩上钻研、探索,先后自主研发600KW、750KW、1200KW、1500KW、2500KW、3000KW、6000KW机舱导流罩,其中600KW、750KW、1200KW和1500KW四种型号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技术工艺精益求精,一举让该公司打开国内其他供货商的市场,华润、国电投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全人工制作”是玻璃钢产业的形象代名词。该公司为打破这一传统形象,积极与国内先进技术接轨,不断提升产品工艺水平,精细产品制作流程。目前,该公司已在产品糊浆黏膜制作环节由完全手工发展成真空导入,改变了传统玻璃钢产业人工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
环境保护倒逼企业创新
玻璃钢产品污染严重、原料浪费、难以回收,是困扰玻璃钢企业长远发展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锦辉人还是依靠技术创新这把金钥匙,化解了难题。
2016年,该公司团队研发了产品免切边技术,新型玻璃钢机舱罩磨具诞生。新磨具生产出来的玻璃钢机舱罩,可减少85%的生产废料,从源头上解决了原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技术,获得当年金风公司科学技术奖。金风公司将该技术买断,并在新疆、江西、江苏等其他厂商中推广应用。
去年上半年,该公司投资80万元购买两套清洁设备,通过使用UV光解技术,融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化学气味,使得刺激性气味直接在15米的高空中消散,既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净化了周围村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企业要创新、要发展,但更要回馈社会。玻璃钢产品制作流程固定,生产操作比较简单,我们在员工的招收上,更愿意向残疾人、贫困户敞开大门。”陈海江说。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福利企业,现有的200多名员工中,80余人是残疾人。该公司除面向残疾人招工外,自2011年起还致力于慈善事业,累计向社会捐赠资金200多万元。
谈及未来发展,陈海江告诉笔者:“我们马上就要建设一个玻璃钢产品展览馆。到那时,来访者可直观地看到各个年代的玻璃钢产品,重温沁阳玻璃钢产业的发展历程。”
牛 耕 张华琳
笔者手记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锦辉公司的生产设备、产品工艺都是行业一流水平。但是,该公司的办公区还保留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装潢,这兴许是一种历史的传承,留在沁阳人心底的“玻璃钢梦”,从未破灭,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