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普外三区成功治疗一例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病症——肌疝。目前,这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这位患者今年32岁,前不久发现自己的左小腿外侧在下蹲时出现无痛性的包块,入住市人民医院普外三区后,经过彩超检查,被医生确诊为左小腿外侧多发性肌疝,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据介绍,肌疝是指肌肉组织经过筋膜鞘的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的一种疝,临床上比较少见,好发于小腿,多数肌疝疝块在0.6厘米以下,有时为多方性或双侧性,多数患者在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或外伤后发病。
经过讨论,该院普外三区医生决定为患者实施筋膜重叠缝合多发肌疝修补术。术中,医生看到患者左小腿局部肌筋膜缺损呈一层纤维薄膜,肌肉外突,共有3处缺损,大小分别约4厘米、3厘米、3厘米。手术完成后,医生对患者的病肢进行了加压包扎。
该院有关专家表示,肌疝症状轻者,可限制活动和用弹力绷带;若患者是体力劳动者或有明显症状者,应考虑实施筋膜修补术;若患者在发病损伤2周以上才实施手术,并且筋膜裂口已为一薄层纤维组织所覆盖,看不清缺损和边缘,但扪之边缘尚在,肌肉收缩时,仍从此弱点疝出,就需要切除纤维薄膜并将边缘重叠缝合或用阔筋膜片及其他专用补片进行修补。另外,此类疾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