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澡巾布、一个豫西北的小村庄,做成了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2000多人创业就业的大生意。目前,博爱县鸿昌街道马营村澡巾布生产企业60多家,澡巾布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淘宝网澡巾布店铺类的前三名均为博爱电商。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电商努力创建全国农村电商强县,着力拉长怀姜、蔬菜、竹林、澡巾布等相关特色产品产业链,在提升综合效益上下功夫,让电商在带动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找准电商培训与扶贫对接的切入点,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不如“造血”。该县针对文化程度较低、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构建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和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参与的县域电商扶贫培训就业体系,依托9个乡镇(街道)的电商培训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业园,引导贫困户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许良镇依托于庄竹艺小镇创建活动,开展竹艺竹编培训;寨豁乡针对樱桃、冬桃种植户,开展了微信营销培训;孝敬镇针对蔬菜种植户,积极与“一亩田”合作开展网络销售培训等。同时,该县利用技能培训“大篷车”、全省首家县级电视台电商频道等,开展特色培训、电视培训、专题培训,实现全县37个贫困村全覆盖,大大提高贫困群众对电商的知晓率、参与度,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增收渠道。
找准农产品“触网”与扶贫增收的结合点,助力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稳定脱贫。电商扶贫解决的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问题,而是解决贫困户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该县通过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初级工业品加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围绕北部林果、南部蔬菜、中部制造三大产品区块,分块引进博爱人家、苏宁易购、京东、淘宝、一亩田、卖货郎等电商平台,解决销售难题,畅通销售渠道;通过举办“电商樱桃节”“ 冬桃争霸赛”等活动,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农户参与的产品推介活动,使农产品线上线下畅销全国。2017年,该县农业网上交易额高达7.2亿元。同时,该县通过大企业带贫、个体经营户带贫、电商产业链提供扶贫岗位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员就业、种植、生产、加工,实现了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找准壮大线下实体产业与产业扶贫的链接点,打造七大博爱特色产业集群。该县结合独特的农业、制造业、旅游业资源,打造出兼具文化和商业价值的“博爱七贤”品牌,“博爱怀姜、孝敬蔬菜、太行林果”、马营澡巾、小底樱桃、许良竹编等在全国和一定区域内叫得响的知名特色品牌,带动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后端销售、包装、物流等服务业群体。
找准融合发展与脱贫致富的效益点,厚植电商扶贫土壤。经过三年的工作实践,该县在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电商的积极性、提高贫困群众参与能力方面,注重挖掘、利用“电商+”的作用,形成“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电商+龙头企业+贫困户”“电商+协会+贫困户”“电商+示范户+贫困户”“电商+其他社会主体+贫困户”的“电商+N+贫困户”融合发展模式。眼下,这个模式正引领该县贫困群众逐步走向脱贫之路。
找准“服务+”模式与脱贫增速的推动点,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该县在金融、技术、市场、政策、物流和组织六项服务职能中,先后出台《博爱县创业就业三年提升计划》《博爱县电商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博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扶持意见》等扶持政策,并设立电商发展扶持资金12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1000万元,建立电商产业园区、公共仓配中心,发挥全县204个行政村的572个乡村服务站点,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问题。
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