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朱营村,博爱县清化镇一个普通的村落,因村里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皂角树而颇显灵气。皂角树不仅是村庄的地标,还承载着几代村民的记忆。
曾几何时,南朱营村全村336户135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达106户457人。因此,2014年南朱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转变理念,精准扶贫。
2015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选派的第一书记及帮扶工作队来了,他们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在“沟通协调、示范引领、创新推动、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定点帮扶力度,推动精准扶贫。
创新工作思路,助力脱贫攻坚。
在村口的农耕文化体验园,村民赵得意正在移植秋黄瓜苗,他得意地告诉记者:“我家地里种有茄子、包菜等蔬菜,我这是在帮助认领这块菜地的‘地主’整理菜园子,每年还有一些额外收入。”
杨得意所说的“认领菜地”是驻村第一书记杨波的典范创新,他把村头的8亩地等分成60块,用来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发动河南理工大学教职工认领种植,通过众筹方式获得资金10万余元,创建了农耕文化体验园,以期收到教职工吃上放心菜、贫困人口打工增收的双赢效果。
在村东头的蔬菜大棚基地,杨波和几位年轻人聊得正酣,从大棚的管理到蔬菜品种的选择,他俨然一名农业行家。
于爱理是村里的小能人,他种植的大棚蔬菜长势旺盛,一年收入超7万元。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美丽南朱营”服务团的成员,根据南朱营村当地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体现南朱营美丽乡村“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墙绘作品。
“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宣传口号道出了村民的心声。“美丽庭院”“十星党员”“好婆婆”“好儿媳”的评选更是培育了南朱营村的文明新风尚。
如今的南朱营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精神状态昂扬向上。
三年帮扶,硕果累累。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先后协调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该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活动,筹得善款13.6万元,用于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解决子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河南理工大学每年拿出15万元用于支持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018年将特殊党费全部捐给了南朱营村。目前,全村已有90户405人脱贫,今年预计7户30人脱贫,有望完成贫困村摘帽任务。
古树繁茂,农业繁荣,南朱营村古老的皂角树旁,墙绘作品生动逼真,画中的小鹿蹦着跳着,追逐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