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2014年的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肩负着构筑坚固防腐大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改革至今已有4年。4年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之路,是一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攻坚战,是一场与多方利益群体博弈的歼灭战,是一场一往无前、冲破制度藩篱的持久战。
穿梭在大街小巷,感受着城市脉动:高耸的楼宇、通畅的交通、静美的社区……如今的焦作,处处发生着惊喜的变化。
走进熙攘的人流,倾听城市的声音:创新加压驱动、转型发展攻坚、扭住发展不放松、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今天的焦作人,铆足了时不我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这一蝶变的背后凝聚了焦作人众志成城、艰苦卓绝的破茧之力,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就是其中一股强劲的力量!
初心不改 征程再启
2010年,焦作市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变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打破了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模式。
但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影响交易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逐步表现出来: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体监督,标后监管缺失;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场大破大立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再次“亮剑”,创新监管体制,重构交易体系,整合平台资源,为公共资源交易加注“防腐剂”,把改革的“利剑”直指权力寻租这一“顽疾”。
2014年5月,焦作市政府牵头成立调研组,对国内先进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进行专项调研;
2014年6月24日,焦作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4年8月7日,焦作市委召开常委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强平台建设,规范交易运行,加强监督管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2014年12月12日,焦作市编委印发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编制方案;
2015年1月2日,焦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意见》,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体制、交易机制等进行明确;
2015年2月9日,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揭牌,正式成立运行。
自此,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披荆斩棘、征程再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走出一条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相映生辉,具有焦作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之路。
砥砺筑基 继往开来
构建“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组织架构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核心内容。“一委”,即调整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市长任主任,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协调、决策和领导。“一办”,即组建正处级规格的市公管办,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交易活动的综合监管。“一中心”,即撤销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医药采购服务中心,重新组建副处级规格的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负责交易项目的组织和服务。
根据职责分工,市公管办主要负责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交易规则制定、交易平台考评、重大交易事项协调等综合监管职责,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没有隶属关系。各行业行政监管部门仍然履行本行业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监督管理。
立足于实用化、装备和投资侧重于电子化、操作和监控要实现信息化的原则,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启动。焦作市新建成的交易场所,面积由原来的1100平方米扩大到7000多平方米,开标室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10个,评标室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0个,同时增加了评标资料存放室、隔夜评标休息室、评标专家休息室等,实现了开标区、评标区、监督区、候标区、服务区和办公区的有效区分、物理隔离。
打破藩篱 立规明矩
围绕“干部不出事、政府少花钱、群众多受益”的改革目的,市公管办打出“组合拳”,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不断深入。
推行集中监管、独立评标制度。过去一个交易项目,除评标必要的评标专家外,项目单位、监督部门、中介机构等各方人员都要进入评标区参与评标活动,很容易干扰评标活动。现在,专门建立监控室,除评标专家外,其他人员严禁出入评标区,直接斩断各方交易主体间的非评标联系。
加强社会监督。从市、县两级“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民众中公开选聘100多名社会监督员,监督交易活动全过程。启用视频直播系统,将评标过程通过大屏幕向公众直播,进一步扩大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范围。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时,应报送公管办进行程序性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凡未经审查擅自出台的政策措施,相关交易主体可不予执行,同时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权力分解配置科学化、权力运行规范化、权力监督制约常态化。
科技防腐 提质提速
坚持“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交易系统,并将权力运行各环节固化于电子交易系统,推动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为主转变,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市政房建项目、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均全流程实现电子交易。
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评标这一预防交易腐败的新的交易方式。2018年9月5日,我市首例跨地市的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启动,焦作、新乡、鹤壁三地专家,突破空间限制,同时利用电子交易系统在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焦作市某教学楼项目进行评审,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程度地隔离。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平台,积极与省、市、县三级交易平台对接沟通,联通我市所有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基本实现交易信息在线查询、评标评审全过程在线查看、交易痕迹在线追溯、监督管理在线实施。因这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得到省公管办好评,并在全省进行典型发言。
优化服务 廉洁交易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交易转”,启动“一站式”服务,公开47条服务承诺,大力落实AB岗、首问负责制、及时办结制。同时,实施主动协办制、预约办理制、跟踪服务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以风险防范为保障措施,以固化工作流程为重点,启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工作。每个岗位、每项业务都围绕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廉政风险,建立流程、健全机制,努力使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依据有规范、一切规范有标准,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型升级。
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洁勤政等方面进行督查考核、动态评定,将严明纪律具体化,发现苗头问题,启动问责机制,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建立健全学习抓手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干部职工主动加强学历教育、资格培训,立足岗位成才;鼓励干部职工学业务、比业务,做到“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在政策上“问不倒、问不错、问不乱”。
硕果累累 渐入佳境
焦作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受到了业界普遍关注和好评。2017年4月,市公管办成功牵头举办了2017第二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峰会;市公管办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十佳创新型机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宣传先进单位”等称号。
但几年来的改革实践也告诉我们,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些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胶着状态越要持续加压发力。
对纳税人的钱管得再严都不为过,对老百姓的利益维护得再多都不嫌多。面对未来,市公管办将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公共资源,用规范的运行接受社会监督,用公平的尺子让各类交易竞争处于同一起跑线,打造秩序井然、运行高效、干部清廉、政治清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要持续深化改革,理顺各方关系,创优发展环境。重点围绕市县两级做实做强“一委一办一中心”的交易组织架构,理顺监管平台与服务平台、公管办和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与县级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形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交易体制。
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制度先行,规范交易秩序。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加大标准化工作建设和推进力度,开展交易制度清理,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普法和制度规则专项宣传和培训,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要围绕服务发展,抓牢关键要素,完善平台功能。大力推进市县一体的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异地电子评标,各项交易业务全流程实现电子交易。同时,突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助推大项目、服务大发展”理念,对重点投资项目在时间上优先、服务上优质,确保项目进得来、交易快、效果好。
要强化部门联动,做实综合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完善综合监管机制,规范各方交易主体行为,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考评和应用机制,激励依法交易、履约交易、诚信交易。
搭建区域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源和省内外公共资源项目入焦交易;力争通过2年至3年的努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面对日益深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态势,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各地形势,面对依然存在的顽症痼疾,市公管办改革的锐气、创业的朝气、领先的勇气、防腐的正气始终未变,正以永不止步、敢闯敢试的精神,以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决心,释放改革红利和创新活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进程向“深水区”迈进,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丰舒潍 本报通讯员 殷国庆 宋艳玲
(本版照片均由市公管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