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劳模帮扶困难户脱贫呈现新气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作鑫恒重工董事长刘东平把自己的工资捐献给贫困户;省劳模赵素香义务为贫困户留守子女辅导功课,并办起暑假贫困户留守子女讲故事业余夏令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红霞主动到郑州、山阳区、解放区等地,联系爱心慈善机构,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先后协调各类衣服、书籍共计1000多件(册)……如今,在马村区,广大劳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
马村区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方案要求,成立了劳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各级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的助力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各单位工会都成立了相应组织。
同时,各街道工会主动作为,筛选出80多户适合劳模助力脱贫的贫困户,了解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80多名劳模因户施策、因人帮扶,与贫困户制订帮扶规划,与工会组织共商脱贫措施,加大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创业、困难救助工作力度,提高帮扶实效。80多名劳模还发挥各自的技能、资金、项目、产业、就业等方面优势,采取不同形式,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他们通过爱心捐助、扶贫扶智、健康扶贫、科技下乡等形式,组织贫困户开展新型农业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大劳模的带动效应。
市劳模、马村区农林水利局局长常占利围绕全区脱贫需要,开通“科技扶贫快车道”,每年开展两期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每年帮助200余名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他还协调中科田园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200余亩,统一种植蔬菜、中药等经济作物,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收,每亩每季增收约3000元,92户农户受益。他还为全区争取扶贫项目52个,总投资1293.53万元,已竣工28个,开工率达100%。
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卫霞是马村区卫生计生委主任,她走访贫困户600余户,梳理解决问题81条,建立符合该区实际的“两化八免一促进”健康扶贫新模式。她还组织建立了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0个,为贫困人口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为100%。
市劳模毕国明是马村区演马街道高寨村党支部书记,他带头发动贫困户和其他农户50多户学习大樱桃种植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带动农户种植大樱桃80亩、晚秋黄梨42亩,养殖肉牛30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