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在黄河边出生长大,种过地、养过猪的张继强,从小感同身受父辈和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如今,他正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今年34岁的张继强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5年前他返回家乡武陟县创业,创建了占地50多亩的现代观光旅游农场,他的农场里不仅引进种植多种热带水果,还养殖了不少湖羊,他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不仅让自己致富,还带领乡亲们脱了贫。
张继强创业有一股钻劲、干事有一股拼劲、吃苦有一股韧劲、定下的事有一股狠劲。虽然他浑身洋溢着一股书生气息,但他内心深知,自己要创业、创业要成功,改变父辈的生活轨迹,必须要吃苦。因此,他多方筹资,请教专家学者,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他结合市场需求,注册成立了河南郑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陟县依依家庭农场,进行农场式现代高效农业生产,以肉羊养殖、果苗繁育和特色果蔬生产作为主要产品。
奋斗无止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磨砺出了吃苦耐劳的秉性。家人的帮助、亲人的鼓励、同学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动力。接着,他又探索出了普通百姓也能建得起、学得会、管得好、赚得了钱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小微农场100家,成为区域范围内的家庭农场经济模式典范。
记者翻开他的日记本,发现他在2016年就围绕产业融合发展,升级了观光教育农场的产业定位,确立了“农文旅研学”融合发展的战略,累计接待各类观光者410批28100多人次。依依家庭农场先后通过县级、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被评为省级生态畜牧示范场和河南省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郑云农业发展公司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青年农民创业基地。
2018年,在他和团队的持续努力下,注册成立了焦作市华夏幸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武陟县依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武陟县黄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发展项目和组成部分,在武陟“郑焦融合、北岸水乡”的发展定位中成了一颗日益闪亮的明珠。同时,张继强的依依家庭农场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所签约,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智慧输入和技术支持,成为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果树种植示范基地,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支持下总结的“依农益农”产业扶贫模式,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2018年4月,张继强被评为焦作市劳动模范。
自己创业取得了一定成功,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但张继强并没有安于现状。看着村里的劳动力有的扔下老人和孩子外出打工,有的到周边村打零工,既辛苦又不赚钱,他决定帮助父老乡亲脱贫。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他积极响应号召,建立起武陟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个,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向周边农户和贫困户提供自由灵活工作岗位12个,人均年收益增加2万元左右;为78户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固定的产业分红,自2017年以来,累计为贫困户分红近10万元;先后开办了特色果蔬、优质蔬菜、优质林果、电商经营等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多人;积极吸纳和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对所有农户提供免费的品种共享、技术指导和观摩示范等服务。
张继强说,虽历经许许多多艰辛困苦,但看到创办的农场源源不断结出硕果,并对社会有所贡献,再苦再累也感到无比欣慰。今后,还要想方设法多培育岗位,开辟更多的渠道,帮助父老乡亲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