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市卫生计生监督局牢记“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使命,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把党建融入日常工作,内抓素质,外树形象,动员全市各级卫生计生监督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非法开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开展人工终止妊娠及“代孕”等热点、难点问题,抓谋划、抓重点、抓创新,全力打造卫生安全屏障,用忠诚和奉献诠释执法为民的含义,筑牢卫生防线,守护百姓健康。
该局自成立以来,秉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理念,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服务能力,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全省打击非法行医先进集体”“全市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焦作市行业创建平安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至今,已连续9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市卫生计生监督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锻造执法队伍,加强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智慧监管的有效探索。
一张“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民生答卷跃然眼前。
党建引领 锻造过硬队伍
头顶国徽,亮证执法,守护着群众的健康权益;严格监督,依法行政,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安全、放心。他们是为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是群众身边的健康卫士。
作为执法主体,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护卫健康”宗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卫生计生执法队伍,是提升综合执法能力的必要保障。市卫生计生监督局以党建促队伍发展,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全面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监督执法办案能力是卫生计生监督队伍强弱的直接体现。为提升监督执法能力,该局每年都会制订出台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公共卫生、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信息网络直报、行政执法等全市卫生计生监督员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认真落实全省卫生计生监督人才“533”培训计划,组织骨干参加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举办的卫生计生监督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班,共100余人次,加快了我市卫生计生监督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了基层卫生计生监督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广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该局每年都会举办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技能大比武。组织全市卫生计生执法监督员,通过闭卷考试、案例评析、现场快速检测、现场模拟执法等环节,全面考察卫生计生执法监督员的执法水平与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促进监督执法人员工作经验的相互交流,提升执法办案能力。
创新监管 提升执法效能
该局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清权确权的基础上,绘制行政处罚权力运行流程图,将行政处罚权分解为执行权、审核权和决策权三个层次,明确各项职权运行程序,加强权力的内部监控和制约。同时,建立上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对下级机构常态化监督稽查制度,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职责法定化,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避免了行政处罚权力的滥用。
按照国家要求,该局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从转观念、建机制、明职责、抓落实入手,准确把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核心要求和方法实质,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实施,推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监督机构及时完成385个单位的“双随机”任务,查处案件4件,全市任务完结率100%。检查结果分别在焦作市大数据平台、公共信用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归集信息,并及时在市卫生计生委网站和该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双随机”抽查结果及处罚信息。
为实现从卫生计生监督传统工作模式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规范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该局全面推行手持执法终端应用,从201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启用现场手持执法终端系统进行监督工作,着力打造“智慧卫监”。全市卫生计生监督系统投入50万余元,配备手持执法终端79套,涵盖全市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并召开手持执法终端配备与使用工作推进会,举办市执法终端应用师资培训班,确保手持执法终端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应用。
目前,我市卫生计生执法人员已熟练掌握手持执法终端的使用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今年1~8月份,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监督检查11113户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18件,通过手持执法终端现场上传执法记录11431条。实现了卫生计生现场执法监督手段的多元化,避免了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的随意性和人为干预,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年初,省卫生计生委对我市卫生计生监督手持执法终端应用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
重拳出击 打击违法行为
在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一线,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坚持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集中整治相结合,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使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查处违法执业行为形成常态化。
按照上级要求,我市持续开展“卫监行动”“亮剑行动”专项整治活动,继“打击违法违规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职业(放射)卫生监督等专项行动后,今年又相继开展了“亮剑-春雷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医疗美容、非法口腔诊所等专项行动,探索实行了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明察暗访,对无证行医的黑诊所进行公示并取缔,仅今年前8个月就公示黑诊所9家。
在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中,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将学校教学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监督作为重点强化监管;开展学校卫生春季传染病专项检查、中高考考点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等工作,排查卫生安全隐患,以促进学校各项基本卫生条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执法,今年年初以来,共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0余家,下达整改意见书30余份,并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11家单位进行立案查处;每年暑期开展游泳场所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开放前的现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并对游泳场所水质进行抽检,督促游泳场(馆)建立健全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净化消毒等设施设备,保障游泳场所和游泳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社会评估工作,每年检测样品900余份,涵盖米、乳制品、腐竹、粉丝、熟肉、水发产品等老百姓的常用食品。同时,对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撰写成风险评估报告,为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制定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确保人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每年对5家市政供水单位实施频次监督,同时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一届豫商大会期间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在中秋、国庆、春节等节日期间,针对宾馆、洗浴、美容美发、KTV、商场超市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场所,该局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着重对酒店的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公共卫生监测报告、客用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索证索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等进行查验,并组织执法人员携带紫外辐照计、甲醛分析仪、噪声仪、风速仪、PH计、湿度计、二氧化碳温度计、电导率仪、余氯分析仪等速测仪器,对酒店接待大厅、消毒间、洗浴休息厅、客房、儿童乐园等布点的空气质量和消毒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测,根据现场检测数据,指导公共场所排查隐患,尽快整改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监管中,该局着力改进监管方式,在维护法律权威性的基础上,注重采取指导、提醒、催告、建议、劝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围绕中心,服务民生,努力实现卫生计生监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围绕中心 服务发展大局
围绕我市“四城联创”工作,该局将其纳入全市卫生计生监督系统年度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公共场所长效监管机制,发动各级卫生计生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力度,以火车站、汽车站、农贸市场、大型医疗机构等人口密集区为中心,集中力量对周边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逐街逐店检查,重点加强对住宿业、美容美发场所、公共娱乐场所、洗浴场所“四小”行业的专项整治。
着力探索监管长效机制,在坚持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四小”门店、“四比四评,为‘四城联创’添光彩”活动,组织专家组对各城区公共场所“四小”门店进行督导评比,现场为达标门店颁发红旗,为未达标门店挂上蓝旗。截至今年8月底,共为74家红旗门店、42家蓝旗门店授旗。通过“四比四评,为‘四城联创’添光彩”活动的开展,使1148家“四小”门店得到有效整治,整治率为85.74%,为我市城区五星示范店评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投身文明创建,该局着力营造文明创建工作环境,相继开展道德讲堂、文化讲堂、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等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融入卫生计生监督日常工作,着力提升卫生计生监督员文明素质,提升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市容市貌、社区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仅去年累计服务时间就超6000小时。
为推动脱贫攻坚活动深入开展,该局坚持把“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与脱贫攻坚“四个一”紧密结合起来,党员干部纷纷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走访谈心,与帮扶对象一起探寻脱贫致富的路子,以农村贫困群众直接得实惠的项目为切入点,突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帮扶。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先后投入资金7万余元、协调资金40万余元,用于帮助武陟县大封镇大屯村实施道路硬化、饮水井改造、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改善该村的基础设施,在减轻群众生产生活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收入,用实际行动在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
(本版图片均由市卫生计生监督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