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漏雨潮湿,现在住的是大瓦房,美、白、宽敞!感谢党和政府,让俺住上了好房子!”8月2日17时许,温县番田镇秦庄村69岁的秦树虎看着正在忙着给自己盖厨房和围墙的村干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前不久,秦树虎和其患有智障的弟弟、先天残疾的女儿告别了危房,住上了住建部门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捐款、爱心企业认领,为他免费建设的“爱心房”。秦树虎是该县“三建一兜底”危房改造“清零”的受益者之一。
据该县主管城建的副县长张晓军介绍,全省第六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召开以来,温县率先提出了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思路,针对群众“缺乏启动资金无能力改、无人继承无意愿改、存在宅基地纠纷无条件改”的“三无”难题,探索实施了“农户自建、村委代建、乡镇统建、县级兜底”“三建一兜底”危房改造新模式,彻底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现住危房问题,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
村干部筹资,五保户一个不能落
日前,在温县祥云镇大尚村一处房屋建筑工地,想着自己就要住上新房子了,69岁的五保户李长云高兴地说:“住了几十年土坯房,从没想到俺也能住上新房,是党员干部为俺费了心,更是党的政策好!”五保户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一直是党和政府最为牵挂的事情。“每到阴雨天气,镇、村干部都会冒雨帮俺迁到安全的房子里。”该村五保户李迎春说,“俺很快就能住进新房了!”
因为住建危房资金按照政策要改造完成验收后才能拨付,虽然该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劝说村里的五保户同意申请危房改造,但各户分别以缺垫付的建设资金、宅基地有纠纷等原因不愿改造。其中,五保户侯格针还主动向村委会写下自愿放弃危房改造的申请。
为实现所有五保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镇干部、村干部、帮扶单位、县住建局多次碰头协商,脱贫责任组成员一人分包一户,对有宅基地纠纷的一趟趟调解,且敲定所有前期垫付的建设资金由责任组成人员每人集资5000元完成,这个方案彻底解决了所有五保户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该村6户五保危改户,1户已协调好安全住房;其余5户全部采取村代建的形式,由村两委联系施工队,全部开工改造,开工率100%,预计10月份就可以入住属于自己的新房。
创新解难题,“幸福小院”将落成
在温县番田镇宋村,特困户李存宏、和云政、王永林等9户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重度残疾,虽然都有自己的宅基地,政府也都为其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但一说起如何盖新房,每个人都显得孤助无援。
就在特困户觉得住新房已成奢望时,经过镇村两级干部反复讨论研究,征得特困户同意后,最终确定了“整合资源、集中建设”这一危房改造方案——将9户危改户的危改资金“打捆使用”,在距离村委会、卫生室不足50米处,建设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独立小院,便于管理和就医,并确保他们每人一个单间,配套有厨房、洗澡间、活动室等,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8月2日下午,记者在该村看到,专门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户建设的“幸福小院”即将落成。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树明介绍:“‘幸福小院’建成后,入住人员的耕地、原有住宅、五保金、低保金等由村委会设立专门账户统一管理,并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管理细则,彻底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如村里再有符合条件的老人,也一并纳入‘幸福小院’集中管理。”
住上“爱心房”,王福来的“福”来了
在温县赵堡镇西马村,少年时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如今只有光感的贫困户王福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突发脑梗留下后遗症一贫如洗时,还能不花一分钱和养女住上亮堂的新房。
和秦树虎一样,王福来也是温县推出“精准扶贫危房捐建工程”的受益者,他的新房,即是由温县住建局为其免费建造的“爱心房”,而且,爱心企业还帮他建起了新大门、新院墙和新厨房。用乡亲们的话说,福来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自打县里有了扶贫好政策,好事一桩桩,真正“福”来了!据了解,该县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捐款、爱心企业认领,2017年筹资60余万元兜底解决前期对23个省级贫困村排查摸底的10户特困对象,为他们免费建设“爱心房”。
在温县,享受这种“福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据悉,2012年至2017年,温县先后累计投入危改资金5668万元,解决了1733户的危房问题。一组数据也记录了今年年初以来温县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的扎实推进:针对省级下达的46户危房改造指标无法满足全县危改需求的实际,县财政当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社会各界捐助资金80余万元,乡村两级筹集资金60余万元。目前,通过实施改造、建“幸福小院”、集中供养、协调闲置住房等方式,该县1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已于7月份全面开工。截至8月31日,全县194户贫困危改户,已开工建设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住房保障问题191户,其余3户已暂时搬离危房,近期将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清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