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仅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我市跨越式发展、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紧迫需要。除了要引进各类高层次尖端人才、学科带头人之外,还要注重建设一支焦作本土的科普人才队伍。科普人才队伍是各级各类成果的下放、普及和应用的主力军,在我市推进“四城联创”宏大工程中必须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重视科普教育基地专职人才培养。我市的科普教育基地分布在高校、企业、社区等,实现人才的横向流动似乎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可以模仿干部交流的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特定空间和时间内促成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的短期交流学习,形成各类型科普教育基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局面。
发展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可采取“校企所协深度融合”模式培养农村科普人才,“校”主要是指涉农高等院校,“企”是指涉农行业的企业,“所”是指农业科研机构,“协”是指行业协会、学会,如农经学会、园林学会、花卉协会、禽业协会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政府主导,“校企所协”共同参与的科普人才队伍协同培养、协调指导工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提升农村科普人才服务“三农”的能力。
重视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当前,我市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公众科普教育力量,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和退出机制,扩大志愿者招募渠道,建立激励机制;要培养科普志愿者队伍中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增强志愿者之间的凝聚力;要建立科普志愿服务品牌,确立统一的志愿者;要扩展科普活动形式,除了举办科普讲座和培训外,还可到田间地头和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到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到科技场馆提供指导服务等。
解决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培养与培训短板问题。针对我市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要着力解决基层实用科普人才培养、培训的短板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实用骨干科普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通过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班,培养科普骨干人才。
发挥高校科普工作的带头作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两大职能,地方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有成熟的科研管理办法,也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要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科普人才队伍。一是吸纳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加入科普人才队伍,负责科普人才的培养、培训及科普活动开展工作;二是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做科研的时候有意识地帮带没有科研能力和经验的年轻教师,扩大具有科研能力的人群范围;三是加强与社会各级科协之间的联系,了解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新政策、新规定,获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利用巧劲开展学校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成效。
(作者单位:焦作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