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培养科普人才队伍
不用问题艺人
禁售“学生电子烟”
幼儿园摸家底别搞成“因财施教”
焦作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儿园摸家底别搞成“因财施教”
□舒圣祥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你家是自购房还是租赁房?你家户型是什么样?你家房价是多少?”近日,这样的一连串跟“房”有关的问题出现在了深圳市龙岗区童梦可园幼儿园中(4)班下发的《“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中,经由社交媒体发布后,迅速引起网友热议。(据《南方都市报》)

  这到底是描述我家的小区还是描述我家的经济状况?这难道是要搞幼儿园版房产实名登记联网?读罢幼儿园的调查表,很多网友表达了类似质疑。虽然幼儿园已经澄清“并不存在外界猜测中的摸家底、要当地产中介等情况”,只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区而已。但说实话,若说纯属无心之过,恐怕难以服众。因为类似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而是屡见不鲜了。

  试问,真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周边环境,何须具体到是租房还是购房,以及什么户型什么房价?这些真的是幼儿需要去关注的吗?孩子们的世界理应是单纯的,为什么非得从小让他们明白贫富贵贱?这些真的跟教学内容有关吗?其中教育意义到底何在?是要让他们从小清楚自己的“身份”,还是要从小培养“炒房客”?

  在让孩子入园的时候,也许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要和孩子共同去幼儿园面试的尴尬。因为只有双方都符合要求,孩子才能入园。包括某些中小学在内,调查家长职业,更是十分常见的做法。去年,上海某民办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要求家长做问卷调查,不仅考察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一副查三代的架势。

  但不管怎么说,调查家长职业等,总归还有点遮羞布的意味,直接调查房子的户型与房价,未免有点赤裸裸。当然,查三代也好,查房产也罢,本质都是一样的,看似滑稽无厘头,也可轻松解释成无心之过,却都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种表现,背后是严重跑偏的教育理念——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财施教”。

  貌似谁家房好,谁家钱多,谁最能拼爹拼妈,甚至拼爷拼奶,谁就是学校眼中的好学生。如此跑偏的教育理念,从一开始就是歪的,又怎能有教无类地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又怎能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奈,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势教育资源更是普遍稀缺的背景下,家长们普遍存在“难上的就是好学校”的心理,让某些传说中的好学校变得傲慢。

  为人父母者,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希望他们可以健康成长,保有那分单纯的童真和良好的做人品质。有些孩子之所以那么傲娇,除了某些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导致其形成了歪曲的价值观,某些学校动辄摸家底“因财施教”的做法,也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

  教育者应该立志成为“大先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而不是拨着算盘去摸家底,把教育做成功利的生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