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 娇
“孩子叛逆了,作为家长,你们内心是什么感受?”日前,在焦作方舟心理咨询工作室内,工作室主任周芳正在询问前来咨询的家长们。
“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了,我好像失去以前的乖宝宝了。”
“孩子真不懂事,我明明是为他好,可他就是不领情。”
家长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其实,家长们的感受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失去,一种是孩子不理解我。”周芳说,“在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是焦虑的,正因为你们不能情绪平和地面对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才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
孩子叛逆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叛逆意味着自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心理任务就是建立自主感。”周芳介绍,人一生有两个叛逆期,即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在三岁,这时孩子所要的自主是按照自我的意志行动,反抗父母的控制,其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切实际;第二反抗期在青春期,这时孩子要求更多的是人格独立,反对父母的控制,渴望被当作成人一样看待。
“如果第一反抗期平稳度过,第二反抗期就会很顺利。假如两个反抗期都没有顺利度过,就说明孩子的自主性心理任务未完成,孩子长大后会有两个反应——唯唯诺诺或者极端反抗。”周芳说。
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周芳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修炼对孩子的抱持性态度,让孩子在宽容的环境中从容成长。要学会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甚至包容他的叛逆。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包容,过分加以强制,往往会使孩子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使孩子人格形成发展受阻。”周芳说,“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冷静处理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避免一味说教。”
此外,周芳建议,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多了解新生事物,这样才能在亲子沟通中不出现代沟。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孩子少一分责怪,多一分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如此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