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版: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无限魅力看马村 上一版3
点赞出彩马村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赞出彩马村人
——马村区厚植土壤孕育“最美群像”
作者:本报记者 张 蕊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英雄程传信戎装照。
  本报记者 王 颖 翻拍
  回忆起1949年开国大典受阅情景,庞满科情不自禁行了个军礼。
  本报记者 张 蕊 翻拍
  老英雄程传信抚摸着不再“光鲜”的奖章,回忆起英雄岁月。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在这张经典的白求恩手术照中,位于左二的就是庞满科。
  本报记者 王 颖 翻拍
  赵素香正在给学生们讲解习题。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赵飞琴医生正在给孩子听诊。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王帆夫妻照顾老人。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参加“出彩河南人”演出。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接受河南电视台的节目采访录制。
  周博阳 摄
 
   

  最近,马村区在网上很“红”。因何而“红”?源自一些平凡、朴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来自马村区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赵飞琴开出0.19元药方治好孩子丘疹的小故事引发全国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并配发“人民微评”《“良心药方”背后的民意期待》,短短几天时间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获点赞5万余个。赵飞琴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医生”,为马村区乃至我市在全国公众面前扬了名。

  在马村区这片热土上,还有不少像赵飞琴医生这样的先进典型。渡江战役中第一个将红旗插到长江南岸的老英雄程传信,带父出嫁、和丈夫一起照顾瘫痪父亲8年的马村姑娘王帆,二十七年如一日地探寻新教育转型发展之路的2018年河南省“最美教师”候选人赵素香,坚守20余年传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这些故事一经媒体播发,引得全国上下纷纷点赞,故事的主人公被赞为“出彩马村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唯有最美的土壤才能播撒最美的种子、孕育最美的花朵。马村区坚持把“提升精气神”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源泉,提炼了“马上就办、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精神,开办了“魅力马村”微信公众号,并把《点赞新马村 提振精气神》专栏作为凝心聚力的主阵地,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绘就了一幅“最美群像”,为打造焦作东部新城、推动马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焦作出重彩更精彩而添彩争彩。

  掌声送英雄

  让美成为一种敬仰

  马村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3000年前,这里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地,周武王曾在这里演马练兵,受到百姓拥戴;这里是焦作工业文明兴起之地,苏联援建的第一个煤矿科研所在这里建立,全市8个煤矿中有4个建在这里,最高年采煤量超过400万吨,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这里传承和发扬。

  这里还是孕育英雄之地,在渡江战役中第一个将红旗插到长江南岸的传奇英雄程传信就是马村人。今年6月19日,记者在马村区“四城联创”工作微信群里,发现一张94岁老党员为楼院建设捐款的照片。第二天,记者赶到家住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家园社区的程传信老人家中采访,无意中了解到他参加过渡江战役,曾经飞渡长江天险,第一个将红旗插到长江南岸。这位在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中两次荣立一等功、两次荣获人民功臣称号的传奇英雄,直到1986年退休,都没有对身边人提起过这段英雄往事。抚摸着一枚枚不再“光鲜”的奖章,老人说:“说那弄啥,咱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程传信的故事一经《魅力马村》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一片称赞声。马村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腾更是第一时间转发到手机微信朋友圈,并为老英雄点赞。

  还记得过去小学课本里那张白求恩做手术的照片吗?照片中站在白求恩旁边的那位战士名叫庞满科,也是马村人。近日,记者在马村区人民医院采访时看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马村区马村街道靳作新村居民庞继承在父母去世后,依照父亲庞满科的遗愿对该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表示感谢。记者在阅读这封感谢信时发现,庞满科是一名抗战老兵,曾经和白求恩并肩战斗14个月,陪伴白求恩走过了生命的最后历程。老人在马村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经常给医护人员讲白求恩的故事,激励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办一家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医院。

  事情虽已过去多年,可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武军说:“老人的话犹在耳边,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莫忘医者仁心!”

  记者的话:英雄的故事,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更是新时代马村区的财富,激励着马村人凝心聚力、和衷共济,为推动马村区高质量发展而砥砺前行。

  平凡是最真

  让美成为一种风尚

  赵飞琴是马村区人民医院一名普通内科医生。近日,赵飞琴开出0.19元药方治好孩子丘疹的小故事,引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点赞。赵飞琴被誉为“最美医生”,而那张0.19元的药方被誉为“良心药方”。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赵飞琴再三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同事们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样处理。

  王帆是马村区一名普通的“80后”姑娘。15年前,父亲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18岁的王帆尽心照料。8年前,王帆带着瘫痪父亲出嫁,与丈夫赵鹏一起悉心照顾老父亲。这对小夫妻的孝心故事感动全省,王帆家庭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最美家庭”。大孝至善,全省人民都为这位马村姑娘的孝心点赞。

  赵素香是马村区工人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二十七年如一日地探寻新教育转型发展之路,被誉为“全国完美教室缔造者”。她曾两次代表我市在全国新教育开放周活动中作展示,全程参与《新教育晨诵读本》的编写工作。赵素香入围2018年河南省“最美教师”候选人,是我市唯一入选的教师,提振了该区基层教师的精气神。

  马村区连续多年开展“最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共评出两届“十佳最美家庭”20个、“最美家庭”70个、“和睦家庭”186个。连续两年开展马村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共评出马村区“十大杰出青年”20人。其中,王帆家庭荣获河南省“最美家庭”、尹芳家庭荣获河南省“文明家庭”、梁南南家庭荣获河南省“和睦家庭示范户”、刘瑾等3户荣获焦作市首届“文明家庭”、郭莲英等23户荣获焦作市“最美家庭”、徐秀叶等31户荣获焦作市“现代文明六型家庭标兵户”等称号。

  记者的话:赵飞琴、王帆、赵素香的美,既是凡人小事之美,也是大爱大善之美。马村区在群众中挖掘美、培育美、发现美、展示美,使得这种美成为一种风尚。

  提振精气神

  让美成为一种力量

  马村区有着我国第一支演唱《诗经》的民间合唱团,合唱团由该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以及音乐爱好者组成,以无伴奏四声部合唱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经典,一唱就是22年,不仅收获了国内艺术界一片赞誉,也被省内文化界和艺术界视为我省群众文艺领域的经典之作,受邀参加了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出彩河南人”、省文化厅主办的“春满中原”等大型演出。《人民日报》对合唱团坚守22年传唱《诗经》的故事给予专题报道,马村女子爱乐合唱团已然成为马村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2年坚守的背后,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力量,支撑她们的就是一股子精气神。合唱团领队岳玮的儿子骨折未愈,她坚持带队参加各项排练和演出,儿子伤处落下病根,她只能默默流下愧疚的泪水;合唱团团长陈燕清婆婆有病、团员梁军华妈妈有病,可她们和家人商量好,排练结束就马上赶去照顾病重的母亲……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每个团员在22年间都有着不同的付出。她们说:“我们提着一股劲儿,要把《诗经》唱响校园、唱到全国、唱出国门,打造一张展示中原文化的名片。”

  有了精气神,就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四城联创”工作中,马村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用辛勤的双手扮靓美丽家园,“四城联创”多项工作获市指挥部点赞。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圆满完成进出市口景观提升任务的区住建局园林科科长董战宏;乐观向上、踏实肯干的马村街道丽园社区网格员翁静……成绩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马村人勤劳的身影。

  精气神的提升,拉动马村区各项工作争先。在全市百城提质全国文明城市观摩中,获城区第一名;在全市第二季度重点项目观摩中,获城区第二名;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通报中,获城区第二名;在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记者的话: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要靠一件件出彩的事、要靠一个个出彩的人。马村区不比基础比干劲,在共振中倡导美,把单彩汇聚成多彩,为实现市委书记王小平提出的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积聚了满满的正能量。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