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担当有为服务发展丨市直单位精彩之作·市文广新局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文广新局: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中)到新编历史剧《监察御史韩愈》排练现场调研。
  市文广新局领导慰问贫困户。
  “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
  2018年春节广场文化活动现场。
  书法家为贫困村群众义写春联。
  焦作代表性文物五凤镂空熏炉、陶仓楼。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共有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城市院线21家、影厅120个、农家书屋1966个。

  全市共有文物遗迹30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列全国第22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列全省第3位),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5处;馆藏文物4.3万余件。

  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解放区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萤火虫”阅读计划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百姓文化超市”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项目,今年成功取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

  沁阳市、孟州市、解放区、修武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武陟县、温县、山阳区是全省文化先进单位。

  2017年,我市区域文化竞争力全省排名第三位。

  文化惠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市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焦作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焦作市重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府、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保障责任。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22家单位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市、县(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

  为确保2019年6月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我市先后召开8次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百姓文化超市”)建设推进会,制订了焦作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目标规划。2018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以及各县(市)区文广新(文体)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对工作落实的督导和检查,形成了“政府部门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截至8月底,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345个,建成达标率为68%。其中,贫困村建成93个,建成达标率为49%。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我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工作。据统计,2017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数达144万余人次;全市公益性文化机构免费举办各类培训、讲座、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受益群众达260多万人次。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比如“欢乐怀川、春满山阳”“舞台艺术送基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场系列文化活动”等。其中,“舞台艺术送基层”“周末大舞台”连续三年被市政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每年演出300场。2018年上半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超过1万场次。

  为加快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解决优质文化服务下沉和供需之间的矛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创新实施了“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并以此为抓手,通过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特殊人群享受文化不均衡、现有文化资源不聚拢等问题。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由“送文化”向“点文化”转变,并向“种文化”“创文化”“传文化”方向延伸,有效提升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如今,我市基层文化服务联络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受益群众达570万人次。我市的做法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作了批示,相关经验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推广,并于2017年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积极发挥“百姓文化超市”平台的服务功能,推出2.0版H5界面和“书香焦作”全民数字阅读平台,打造了集阅读、学习、互动于一体的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在线阅读、收听、收藏、下载等服务;推出“智慧屋”公益性少儿系列品牌活动,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以及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线上活动预告、活动预约、活动预定、大型活动网络直播等工作。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明显提升,线上预定参与活动和订单配送达22800多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新编历史剧《监察御史韩愈》和小戏《和谐胡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先后在驻马店、周口、平顶山等地市巡演,受到观众好评。沁阳市编排的《曹瑾还乡》走进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怀梆《大破天门阵》参加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促进了稀有剧种的活态传承,留住了民族文化的根脉。孟州市编演的现代剧《嫂娘》在省人民会堂公演。2017年,全市群众性自创节目达107件,公共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发挥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市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创文化、传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专业院团、民营院团和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对基层文化中心、民间文艺社团、表演团体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育基层文化队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激发基层文化创造活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市基层文化队伍已有5000多个,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360多支。

  守护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展并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3014处、可移动文物43200件,基本摸清了全市文物资源状况。完成基本建设中文物勘探面积540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近5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2000多件。

  2017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宾馆文物建筑旅游景区(点)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全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夏季消防检查等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市文物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全市连续实现第28个文物安全年。陶仓楼等馆藏文物多次参加国外展览活动。

  今年年初以来,为进一步保障文物安全,全市组织开展了文物安全年活动和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文物法人违法整治、文物安全隐患整治、文物流通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共排查文物安全隐患129处,完成整改102处,配合公安部门侦破了一批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追缴了一批文物。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954万元,对寨卜昌村古建筑群、府城遗址北城墙、北朱村民居、西关清真寺、千佛阁等重要文物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与保护,努力打造文物保护精品和亮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我市现有8个非遗展示馆(所)被省文化厅评为省级示范馆(所)。在太极拳申遗工作中,我市不断完善申遗基础材料。为进一步加大非遗资金管理力度,我市今年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相关传承人进行了专题培训。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焦作市传统村落中非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在文化自然遗产日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组织太极拳、绞胎瓷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项目大展、台儿庄古城首届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促进了文化交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稳定发展

  文化市场坚持繁荣规范并重

  当前,我市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285家。其中,娱乐场所122家、营业性演出单位88家、网吧62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39家、印刷企业164家、电影放映单位25家。近年来,我市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监管”的文化市场管理方针,大力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向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结合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大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落实“先照后证”和“三集中、三直接”(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类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力向服务窗口集中;一次性直接受理、“一站式”直接办理、一个口直接缴费),确保办事群众“只跑一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二届(洛阳)河洛文化大集,组织2家企业参加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现场收获订单价值20万元。沁阳市蓝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三家“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市6家企业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第二届中原文创之星大赛,并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同时,我市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保持“扫黄打非”斗争高压态势,连续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暑期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开展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系列行动、农村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违法违规网络游戏专项整治等,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90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570家次。查办的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张村印刷厂非法印刷出版物案,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联合公安、工商、质监、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检查商场、小商品集散地、宾馆、饭店110多处,查扣“小耳朵”30多套。联合市公安局、市无线电管理局在博爱县山区先后查获无人值守的“黑广播”2个,并当场拆除了无线电发射机、天线及远程遥控设备。

  (本版照片均由市文广新局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