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版: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温县奋力争光彩 上一版3
民生争光彩:张张笑脸映幸福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争光彩:张张笑脸映幸福

作者: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喜迎十九大。
  农民趣味运动会。
  一渠江水润两岸。
  太极进课堂。
  村民娱乐活动。
  城市交通便利。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温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跟踪问效民生项目,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健全以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改革成果转化机制和共享机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聚焦发展,办学条件日趋完善。义务教育方面,深入实施“全面改薄”,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校舍建设项目42个;投资5964万元完成第四实验中小学新建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第五实验小学正在施工。学前教育方面,圆满完成前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规划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投资1843万元完成第三幼儿园新建项目和6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投资298万元的4个新建幼儿园项目基本结束,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目前共计28所。设施配备方面,投资765万元,增配图书、教学仪器、体音美器材等,连续三年荣获“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信息化教育方面,投资490余万元,增配班班通设备82套、教师备课机440台,更新计算机教室16座,建成远程同步教学互动点3个。全县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先后创建国家级“零犯罪学校”2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省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所、市级美丽学校49所。

  吸纳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一是补数量。先后招聘教师329名;定向免费培养全科教师37名,基本实现教师退补均衡。二是提素质。大力实施“四级”培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年均培训教师4500余人次;实施优秀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市级名师24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22名。三是强保障。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70元、乡镇工作补助200元至300元。建设周转宿舍,2017~2020年,规划乡村教师周转宿舍8个,计划总投资1029.25万元,新建、改建179套周转房,解决乡村教师食宿问题。四是优师风。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成就最美”“最美教师”评选、“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标兵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荣获市级奖励160人次、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40名,评选“温县最美教师”10名。

  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增效提速。加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建设,累计投资1920万元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加强专业建设,成立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推进太极拳特色专业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57人荣获省级“双师型”教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技能班10个。建立全市首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累计完成汽修、焊工、电工、软件应用等4个工种技能鉴定1000余人;对口高考成绩喜人,汽修专业连续三年包揽焦作市所有本科生。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电子商务等培训1000余人次。

  精准施策激活就业创业活力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2017年以来,温县围绕“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创业”这一重点精准发力,就业创业各项任务精彩完成,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220人,占目标6580人的110%;失业人员再就业2035人,占目标1850人的110%;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94人,占目标540人的11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0人,占目标2180人的243%。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100人,占目标4100人的124%;再就业技能培训1120人,占目标1080人的104%;创业培训33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03人,占目标200人的101.5%;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75人,占目标270人的101.9%;新增高技能人才397人,占目标450人的8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513万元,占目标4200万元的369%,放款额度居全市第一,帮助1560名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2776人。

  2018年以来,该县进一步精准把脉攻克难题,多路径创新推动就业创业,激活民生发展无限活力。一是岗位推荐促就业。通过举办2018“春风行动”招聘会、人才市场每月两次招聘专场等活动,并联系市人社部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大篷车进贫困村帮扶活动,促进了劳动力不出村就能找到就业岗位,其中春风行动签订就业意向1328人。二是技能培训促就业。组织各定点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和上门服务的方式,对农村劳动力以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就业创业。三是基地车间促就业。结合扶贫工作,着力在建立扶贫基地(车间)上下功夫,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32个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5人。四是扶持创业带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完善规范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流程,强化与各银行协作,进一步简化放贷手续,积极为创业者保驾护航,为29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76万元,带动就业2058人。五是公益岗位促就业。针对部分贫困劳动力因各种原因不能出远门务工的情况,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资金补贴),安置贫困劳动力38人实现了就业。六是见习岗位促就业。做好2017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征集、毕业生招募、资格认定、协议签订、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共在全县7个企事业单位安置28名毕业生进行见习,目前第一季度见习补助业资金已申请。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专项行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创业,强化与各银行协作,进一步简化放贷手续,着力解决创业者“创业难、融资难”问题,多措并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上半年,为29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76万元,占市目标4700万元的123%,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带动就业再就业2058人。

  医改解除困难群众后顾之忧

  医改好不好,群众最知道。近年来,温县紧扣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四医联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康温县建设。

  第一组数据:温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县总量的72.3%,今年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转诊人次比2017年同比增长11.5%,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换句话说,在温县,群众七成以上的健康问题在乡、村两级得到解决,九成以上的健康问题在县、乡、村三级得到解决,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在温县基本成为现实。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温县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这个成果的取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实施分级诊疗和差别化医保补偿,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加强医疗协作,解决了挂专家号一票难求的问题;三是强化政策引导,打造了温县优质医疗品牌。

  第二组数据:温县4家县级医院住院均次费用4143.45元,门诊均次费用114.44元,较全省县级医院平均水平分别低333.35元、30.56元,年可为群众节省支出2053.87万元、2802.26万元;乡镇住院、门诊均次费用分别为1171.49元、45.75元,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526.51元、14.35元,年可为群众节省支出459.33万元、662.74万元。

  这个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三个举措:

  一是将医德医风建设具体化制度化,扎牢防止多开药、乱检查的篱笆;二是强化药品供应规范力度,让利于民;三是强化监管控制力度,有效保障药品质量。

  第三组数据:2017年,温县困难群众的就医平均实际补偿比高达93.6%,1433个重症慢性病患者享受了个性化签约服务。这两项工作,都是温县在全市率先开展的创新性做法,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拓宽了视野、探索了路径。

  一是创新医保托底思维。为防止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现象发生,温县在全市率先启动医保精准扶贫托底救助工程,统筹发挥好医保托底保障作用。县财政拿出146万元,为1305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医疗托底保险。经托底医疗救助,困难群众的就医平均实际补偿比由72.7%提高至93.6%。

  二是创新医疗补偿路径。温县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进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工作,列支医保基金500万元加以保障,目前重症慢性病签约1433人;列支医保基金1000万元,弥补取消药品加成,补足乡村一般诊疗和健康签约服务费用;预付880万元周转金,确保“先住院后付费”模式顺利实施;优化医保补偿程序,形成了病人出院就可享受基本、大病、困难补充、民政救助“四合一”一站式服务。

  养老扶弱助残送达浓浓关爱

  逐步推广示范型农村幸福院建设,走出农村养老新路子。

  温县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和特殊群体服务需求为目的,以农村幸福院建设为载体,采取“政府引导、村级主办、群众参与、互助服务”的发展模式和“政府多补一点、乡村自筹一点、个人少拿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民情,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符合传统养老习俗的新路子,2014~2016年建设农村幸福院60家。2017年,进一步拓展幸福院综合功能,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建设示范型农村幸福院10家,着力为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提供就餐、休闲娱乐等照料服务,突出餐饮临休、健康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功能,不但实现了老有所乐、幼有所育、残有所助、困有所帮、弱有所扶,而且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进一步推广示范型农村幸福院建设,确定建设14家农村幸福院。目前,5家农村幸福院已建成,9家正在建设,11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城乡低保救助水平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是解决困难群众最基本生活的兜底性社会救助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温县民政局在连续8年提高低保标准的基础上,于2018年再次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017年的每人每月470元提高到5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62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3360元提高到348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54元。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000余名。

  建立扶贫助残共享平台,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了扶贫助残政策落实平台,加强扶贫系统残疾证办证系统和低保信息系统信息比对,及时摸清掌握贫困残疾人底数。改进工作方式,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由工作人员直接入户帮助申请补贴,让贫困残疾人“不跑趟”就能享受到政策。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