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正被列入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这里黄河滩区林茂草丰、风景秀丽,是生态休闲游的理想之地。这就是温县,一个得天独厚的康养产业发展基地和宜居、宜游、宜业的养生福地。
近年来,温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注重亲水宜居,自然生态不断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更加明显,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水之美
眼下,漫步在滨河公园,走在景观大桥上,放眼望去,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令人流连忘返。这是温县大力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已成为温县城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温县,近年来,温县发挥南临黄河、北有沁河的水源优势,以建设生态宜居县为目标,实施河道治理和绿化两大工程,全力做好水文章。
河道治理工程方面。该工程2008年开始动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引黄西渠工程,2012至2016年相继完成蚰蜒河城区段(北渠)整治及绿化工作、荣蚰河下段(东渠)、老蟒河城区段(南渠)等三段工程。
绿化工程方面。该工程共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全长3.5公里,占地1500亩,总投资1.2亿元,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年底竣工。二期工程全长18.2公里,占地3800亩,投资概算3亿元,工程建设内容为3个公园、4个景观点及河道连接线工程。3个公园分别是郭熙文化园、司马文化园和古温国文化园,4个景观点分别是早春园、烟雨园、暗香园、兰若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娱乐、绿色开放空间,对进一步加快推进宜居温县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润温县皆灵性,亲水家园景色新。生态水系建设使温县城乡河道通畅、渠水清澈、风景秀美,地下水源得到有效补充,河渠水质得到改善,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家园正在呈现,“水绕城走,城在水中”的生态景观也将为温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路之美
为加快温县“四好农村路”创建步伐,打造良好人居环境,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今年6月份以来,温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创建一线,开展常态化督导,现场查找差距、传导压力、解决问题,以督促干。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按照推进计划,加大机械和人力投入,提高路肩培护和边沟整修标准,大力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掀起了“四好农村路”创建高潮。
截至目前,在市定的创建线路总里程104.6公里中,已完成村外路段路肩培护47.97公里(村外培护总里程为53.27公里);重点路段县道南仓线完成植草砖铺设9.74公里,过村路段墙体美化、涂白1.2万平方米,黄庄村、西辛庄村、东辛庄村已实现路宅分家,乡道南林线完成全段植草砖铺设任务3公里和步道铺设任务3公里;拆除违建18处,清运垃圾20处,清理乱堆乱放390处。
绿色廊道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大战略部署。去年年初以来,温县扎实推进绿色廊道建设,相继完成了新洛路25公里绿色廊道、焦桐高速10公里绿色廊道和环城水系43公里休闲廊道建设,实施了南水北调44公里生态观光廊道建设(已完成14公里)。2017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9120亩,占省定任务3700亩的246.5%。
突出“早”字。从去年10月份开始,温县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观摩活动为契机,将新洛路绿色廊道管护和温徐路廊道整治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共投入资金260万元,组织人员2万余人次,机械2000余台次,完成建筑物墙体涂白5万余平方米,违建拆迁15处。
突出“快”字。提高招标工作效率,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招标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尽可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加快土地流转,由县财政统一协调,及时将土地租赁费拨付乡镇,保障绿化用地;实施多点作业,要求绿化中标单位开展大田、节点分段施工,加快工程进度。
突出“严”字。温县始终坚持将绿色廊道打造成精品工程,严把土地平整、苗木规格、科学栽植、浇水管护各个关口,坚持绿化质量高规格、高水平、高档次,做到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保证苗木成活率。同时,由县“五位一体”联合督查组牵头,每天对绿色廊道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每周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度,及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快速有序推进绿色廊道建设。
突出“特”字。一方面注重文化点缀,在沿街立面提升中,统一设计,体现本土特色,融入地域文化和太极文化,展示温县独特风貌;另一方面贴近民生实际,在温徐路廊道10公里建设中,坚持生态宜居、群众享用的原则,在设计中加大了游园建设,规划了“六节点十游园”,合理设计步道,配置娱乐健身设施,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构建一条自然生态协调、文化特色鲜明的风景线。
此外,温县在绿色廊道建设中,努力使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呈现四个长廊效果。绿色长廊。将绿色廊道建设与温县城市水系建设、陈家沟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温县特色优势相叠加,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绿色走廊”“清水走廊”“健身走廊”“休闲走廊”“观光走廊”。民生长廊。公园和游园是绿色廊道的连接点,也是附近村落群众茶余饭后、生产生活闲暇时间休闲娱乐场所,内设健身步道,便于群众锻炼身体。文化长廊。为充分发挥文化宣传引领作用,结合绿色廊道建设,统一粉刷沿街主干道文化长廊墙壁,绘制了200余幅文化宣传画,展现温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文化。党建长廊。以绿色廊道建设为载体,将党建宣传标语与绿色廊道建设相融合,着力营造人人关心党建、人人学习党建、人人宣传党建的良好氛围。
村之美
走进温县张羌街道南渠河村,只见村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充满浓厚文化新意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再加上植入的乡土文化及地方文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只是温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温县围绕“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风尚美”的标准,坚持项目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实施了“三通两净三提升”工程,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通”:在完成道路村村通、饮水村村通、用电村村通基础上,加快通天然气、通健康水、通高速网。目前,4G通信网络、安全饮水已实现村村通,今年将完成184个村的天然气进村工程,2019年实现全覆盖。
“两净”:净垃圾,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在现有卫生保洁机制良好运行的基础上,今年由县政府出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净污水,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城区范围内已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觉世头、南平皋等一批村落,已实施了微动力污水处理项目。
“三提升”:厕所提升,推进厕所革命,今年每个乡镇至少新建2座三类公厕,村委会、学校、农村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消灭旱厕,每个乡镇确定一个行政村完成户厕改造工作。街巷提升,以艺术审美的标准,对农村街巷实施“五规范”改造(规范电杆、规范线路、规范街灯、规范路标、规范菜畦)和“五化”提升(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变“街巷交错”为“街景连环”。游园提升,重点推进“一村一园、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每个村建设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园。目前,陈家沟村、觉世头村、祥云镇村、张寺村已经建成了广场和游园。
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幅幅生态美景图次第展开,绿荫如盖的生态廊道、花香环绕的游园小径、波光粼粼的人造湖泊……亮丽的生态景观,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将不断增强温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