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版: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温县奋力争光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农争光彩:笑傲华夏领新航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农争光彩:笑傲华夏领新航

作者: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收获铁棍山药。
  收获怀菊花。
  收获地黄。
  三夏机收。
  农业科研。
  玉米丰收。
  中国·温县小麦博物馆。
 
   

  温县农业,基础深厚,传统优良,是全国、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改革示范的试验区、先行区,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小麦种子基地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唯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2018年7月,温县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确定为2018年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4个乡镇2个街道,包括76个行政村12.5万人,占地总面积145.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4万亩。产业园围绕打造中原农业科技“硅谷”的功能定位,依托小麦种子产业创造优质小麦“芯片”,依托怀药特色产业培育农民致富增收“金矿”,构建以“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核心区”为动力源,以“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增长极、以“小麦—怀药轮作标准化种植区”为重要支撑、以“生态种养与休闲养生区”为功能拓展及以“科普观光带”和“休闲养生带”为串联的“一核三区两带”总体布局:

  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核心区:该区位于产业园西北,面积1万亩。依托温县农科所、小麦博物馆、平安种业等机构、企业,建设温县农业科研中心、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会展中心“四个中心”,打造小麦种子、四大怀药技术创新龙头和小麦种子产业“育繁推”一体化、怀药产业全链条协调发展驱动核心。

  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集聚区:该区位于产业园东南,面积3.2万亩。重点承担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功能,培育小麦种子、四大怀药两大产业集群,建设农副产品商贸中心,打造两大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增长极。

  小麦—怀药轮作标准化种植区:该区位于产业园中西部,面积13.58万亩。坚持用地养地结合、农技农艺融合、高产高效绿色生态一体的原则,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打造小麦—怀药轮作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生态种养与休闲养生区:该区位于产业园西南部,面积4万亩。以“产业融合、生态开发”为主线,建设农耕文化广场、露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体验中心、生态循环农业和环保设施等,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试验示范区。

  科普观光带和休闲养生带:“两带”在“一核三区”建设基础上,打通道路,串联科普培训、田园观光、休闲游乐、康体养生等项目,将整个产业园打造成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新平台、新纽带、新窗口。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该县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12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拥有1个驰名商标和14个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天香、怀山堂、保和堂、平安种业4家企业通过省农业产业化集群认定,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粮食、怀药、调料、小麦种子为主导产业的四大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达90亿元以上。

  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产业体系。温县是优质小麦之都,是全国闻名的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县,按照河南省“整建制建设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中原农业科技“硅谷”,创造优质小麦“芯片”,完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在种子培育上,成立了以李振声院士、刘旭院士等顶级专家领衔的50多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拥有农民育种家150余人,建成了1个院士工作站、20多个攻关项目和试验基地。2016年5月,建成了全国首座小麦专题博物馆。2018年5月,举办了中国·温县首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在种子繁育上,该县拥有种子公司达28家,累计培育小麦种子品种19个,其中5个通过国家级审核,5个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在种子推广上,温麦系列良种畅销黄淮海地区8个省区,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1993年起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亿元。在联农带农上,创新“种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和“种业公司+农户”的联结模式,实现订单式经营。

  做大做强四大怀药产业。温县是怀药之乡,四大怀药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集中连片建成四大怀药标准化示范园区1万亩,鑫合实业、红峰合作社2个标准化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同仁堂、宛西制药、金陵药业、保和堂等知名中医药企业均在温县建立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依托温县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建成怀药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整地到种植、管理、收获、包装的全程信息追溯。该县拥有怀药专业合作社676家、怀药加工及销售企业148家,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6个,地理标志1个。

  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争取项目资金950万元,支持鑫合实业完成了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建成高标准粮田十万亩方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铁棍山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山药分拣中心等。支持保和堂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瑞祥怀药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6亿元。支持总投资1亿元的贯辰通航飞行·家·农场项目,打造沿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依托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行“智慧农业”“标准农业”。为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引擎和抓手,温县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元素,2015年投资439.5万元实施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项目。该平台采用“1+N”建设模式,即建立一个综合门户,集成农产品质量追溯、农资监管、价格采集、农村产权交易、农业地理信息、农技服务、农业物联网等八大模块,具备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管理决策、灾害预警、智能控制、智能服务六大功能。扎实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县推进工作,打造服务三农生产生活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县共建成益农社200个,其中标准站57个、专业站72个、简易站71个。

  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粮食生产上推行“八统一”模式,即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耕地作业模式、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标准管理、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秸秆综合利用,对原来的农业生产机制、模式进行规范、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四优四化”,发展优质高效农业。2018年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15万亩,占该县小麦种植面积的11%。优质林果面积发展到2.5万亩。优质草畜方面,大力推进粮改饲项目,2018年度完成青贮全株玉米2.1万吨。优质花生种植面积5.2万亩。

  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面源污染防治上开展“两减两增”行动,即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两减”,利用率“两增”。2018年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2%,绿色防控率达28%。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和绿康合作社大型沼气项目,切实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精诚、永真、喜顺、乾丰等4家饲养场被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绿康合作社大型沼气项目基本完成。全县43家规模饲养场完成粪污配套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0%。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在怀药、蔬菜生产上,重点推行“三品一标”,大力生产高标准、高附加值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县认证“三品一标”2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地理标志1个。在怀药生产上,建成4个总面积近1万亩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内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农资服务、统一销售对接、统一质量监管。2015年温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温县铁棍山药及其制品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2018年温县铁棍山药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在增加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农民合作社1372家,其中种植类1098家、饲养类160家、农机类91家、林果类10家、其他13家,累计入社成员3.28万户,辐射带动农户5.33万户。拥有国家级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5家。该县已注册家庭农场96家,从业人数513人,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种子协会、怀药协会、农药协会、节约化种植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秀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重点,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化服务,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租赁流转方式,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为农户提供“一站式”“菜单式”服务。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12万亩。

  实施“双新双创”。大力实施“双新双创”(即新农民、新技术和创业、创新),激发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能。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农民返乡、市民下乡,支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引导资金、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领域。依托太极电商园、平安种业“星创天地”、鑫合实业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创业孵化平台,促进创业创新。近年来,全县累计建成创效型产业村20个,培育创业型农民2000名。

  建立金融扶持平台。为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在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血脉作用,努力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抵押难、担保难等瓶颈问题。温县积极实施“引金入温”工程,通过上级资金争取、社会资本引入、本级财政投入3个渠道,建立了“一基金两平台”。一基金,即现代农业风险补偿基金。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设立基金,由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放大8~10倍,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1000余万元。两平台,即太极圣地融资平台、太极拳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放大了社会资本投入规模。与市人行签署合作协议,全市首家争取到3年10亿元支农再贷款,重点向带贫企业、主导产业倾斜,目前已为天香面业、鑫合实业等发放贷款2亿元。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