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老行业焕发新风采,粮食人秀出精气神。随着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粮食流通工作进入新阶段。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坚持“抓好粮食安全,服务军需民食”的理念,创新思维,转型发展,在提高稳控粮食市场能力、提升依法管粮水平、巩固粮食安全基础等工作中,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突破,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作出了新贡献。
转变行政职能,加快依法管粮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市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经营者已发展到22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5个、集体企业5个、私营企业63个、个体户87个,不同经济成分粮食经营者共同参与粮食收购经营,活跃了粮食流通,购销主体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在我市进一步形成。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继2016年我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荣获优秀格次以来,市粮食局继续发挥牵头作用,与农业、财政、土地、水利等部门积极配合,查漏补缺、完善资料,持之以恒地抓牢、抓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用考核手段促进粮食生产,用考核结果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粮食安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放大品牌效应,做大小麦产业。发挥流通促进生产的带动作用,持续释放“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品牌效应,今年8月中旬参加哈尔滨全国粮食交易大会,推介焦作粮食,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自治区老客户达成代购代销协议,签订粮食产销供需意向合同12份,合同数量15.98万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了双方粮食贸易和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把握储备粮吞吐节奏,坚持推陈储新。上半年共轮出地方储备粮1.72万吨。全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实现收购113万吨,销售46万吨,激活了粮食市场,促进了粮食流通,夏粮收购未出现“打白条”现象,实现了“零投诉”。
加强粮油质量安全监测,保障原粮和成品粮安全。市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挂牌,填补了焦作没有国家级粮食质量监测站的空白。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进入2018年以来,继续巩固仓储智能化升级改造成效,优化仓储方案,完善仓储设施,提升储粮技术,全市12个已投用的智能化升级设施性能完好,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全市第一批参与建设的1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共涉及21个库点,总仓容33.2万吨,项目总预算3165.28万元,新增仓容4.5万吨。全市参与建设的第二批4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全部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总仓容14.5万吨,项目总预算1296.5万元,项目完工后新增仓容2.3万吨。
科技储粮,打造亮点。经努力争取,焦作跻身全省4个仓储智能化升级改造示范市,总投资1731万元的全市12个粮库升级改造项目2017年8月底全部建成投用。快速收粮化验系统在焦作隆丰粮库首次投用。市级仓储智能化平台同步建成,具备与全省粮食智能化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条件。今年9月上旬,全市12个库点全部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截至9月14日,全市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项目全部完成竣工验收。至此,我市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竣工验收任务,为全省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了“焦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