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中原经济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民群众美好愿景的必然选择。
中站区委书记、区长董红倜说:“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中站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污染防治、社会治理、安全稳定以及民政、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工作,力争这些方面也要走在全市前列,让中站人民享受到更多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金秋九月,登高远眺,放眼中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花海锦绣的公园美景、歌舞翩翩的游园广场……去年以来,该区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建设人本之城、幸福之城为美好愿景,以一流的城市景观环境为发展依托,以一流的民生保障设施为基础支撑,以一流的城市功能品质为主攻方向,满怀豪情奔向未来。
高标准抓好“四城联创”
“四城联创”是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年初以来,中站区以“四城联创”为统领,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开展文明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整修城市道路8条,新修农村公路20公里,新敷设各类管网13公里,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市“四城联创”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加大投入力度,中站区与中铁股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先期部分城市主次干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为“四城联创”奠定坚实基础。
对照创建标准,中站区深知责任重大、不容懈怠,必须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好“四城联创”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要大力推进“三路一节点”和城市立面改造,彻底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脏乱差等现象,建立健全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等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努力实现“城靓、人美、街净、路畅”的目标。抓好道路交通建设,全面完成春晓路改建工程、纬六路工程,全面推进背街小巷整治,今年首批集中整治新建南街、东采煤街、桃源路、春晓路、瑞丰路5条背街小巷,争取2年内全面消除不达标街巷。建设“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强化群众文明行为养成,提升整体文明素质。
全面提升城区承载力
中站区抢抓焦作市建设“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机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突出交通先行,改造升级怡光路、跃进路,加快建设纬六路、经五路,修补河朱线,修建“四好农村路”37.8公里,形成外联内畅的城市路网体系。扩大管网覆盖率,加快实施城市雨污水管网二期工程、供热管网入户工程、天然气管网扩围工程,年内要新敷设管网38.9公里,进一步净化人居环境。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启动实施城区15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中站区坚持把生态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按照“春赏花、夏享绿、秋有果、冬观雪”的标准,重点实施“三路四园一山”生态绿化工程,加快构建以“山、水、园、林”为重点的绿色生态网络。“三路”,即高标准绿化了经二路、雪莲路2条道路,改造提升了高速路公路绿色生态廊道,打造城市绿色风景线。“四园”,即科学编制城市游园绿地建设规划,投资4400万元,开工建设了龙翔矿山公园三期工程以及和美小区、西部工业原料城、造店村等3座城市游园绿地,全部完成后可新增绿地面积7.1万平方米。“一山”,即投资135万元,重点实施了北山绿化和龙翔山生态经济景观带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可增加造林绿化2000亩。同时,组织开展了行业义务植树活动,投入300余万元,对69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绿化美化,初步实现了“车在树下停、人在树下行”的绿化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天空露出蔚蓝的底色,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广阔的中站大地上,处处草木成荫、风景秀美。留住蓝天碧水,逐梦生态文明,中站区交出了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
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
根据中央和省、市对“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的要求,按照焦作市“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中站区委区政府深入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等特点,明确了“四好农村路”创建重点为北部山区龙翔办事处。邀请河南景观设计院,按照景观化标准,对中站区“四好农村路”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最大程度放大道路优化提升带来的综合效应,真正把“四好农村路”打造成产业转型路、惠民致富路、绿色发展路。
为了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中站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理念,破解工作难题,采用社会化方式,与中铁股份公司合作,把“四好农村路”纳入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项目内容,解决了资金瓶颈制约。
经过前期深入论证,中站区计划用一年时间,全部完成原定三年时间实施的38公里创建任务,在“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中走在全市前列。
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站区结合该区实际,以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关键,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为保障,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从长远考虑,中站区乡村振兴,必须以北部山区为重点区域。要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生态+”等新业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山地运动、特色民宿、采摘园、农家乐等产业,打造省、市休闲康养目的地。以十二会、造店村、北邺村等村庄为试点,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依托北邺村、赵庄村等村庄美丽的自然风光,坚持产业为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休闲康养小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重点,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站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举全区之力打好集聚区整村征迁攻坚战
今年年初以来,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中站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举全区之力打响了集聚区整村征迁安置攻坚战,短短4个月时间,已经完成集聚区拆迁1000余户,17万平方米,为集聚区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城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以及集聚区内多年来存在的建房“乱象”等突出问题,中站区把整治“双违”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零增量、减存量”为目标,全面打响“双违”整治攻坚战,拆除违章建筑18处、3600平方米,有效震慑了违建行为。
据了解,中站区将利用4~5个月时间,举全区之力集中攻坚,全面完成剩余8个村、2938户16926人,总征迁面积54.4万平方米的征迁安置任务,全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中站区委区政府肩挑重任,奋勇前行,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新进步。2017年,中站区实现脱贫391户1262人。
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中站区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落实“三级联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和卫生清洁活动,积极开展基础工作提升、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扶贫提升“三大专项行动”,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深挖区位交通、传统产业、生态文旅等优势潜能,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目标,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打好脱贫这场硬仗。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就像空气、水一样,是广大市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支撑。
民心所望,施政所向。面对城市服务短板,中站区坚持民生优先不动摇,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和民生幸福工程,加快推进民生实事,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众成教育集团成功组建,焦作五中等3所学校被评为全省特色示范学校,全市中考状元花落许衡实验中学。大力开展合作办医,骨科诊疗中心、微创诊疗中心、重症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一批医疗专科机构建成运行,中站人民医院晋升二级医院。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三期、和祥小区1组团50栋安置楼主体封顶,和祥小区5组团、和悦小区、东王封家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顺利推进,颐园老年公寓和雪莲社区、武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中站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深挖彻查,精准打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上半年全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3.1%,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村级“两委”换届秩序比以往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排名提升39位,被评为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区。
面对扫黑除恶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中站区高度重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围绕省督导调研反馈问题,紧盯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尽锐出战,重拳出击,确保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全面胜利。
本报记者 朱传胜/文 本报通讯员 许来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