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决胜小康、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畜牧业作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各级畜牧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市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奶牛肉牛产业加速发展
发展奶牛肉牛产业是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
2017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奶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奶牛肉牛产业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依托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和伊赛肉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标准化饲养,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完善加工物流体系,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奶牛肉牛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大力发展蒙牛百亿产业集群。集群围绕核心工厂、奶源基地、配套产业“三大板块”共实施16个重点项目,在焦作建成一个新的智能工厂和一个配套产业园,建设一批现代化规模牧场和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乳制品产业集群,将焦作蒙牛打造成蒙牛集团副中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核心工厂改扩建、节能环保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存栏规模5000头的牧场已完成土地选址、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今年年底前可建成投产。
全面打造伊赛肉牛产业集群。以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撑,大力发展伊赛肉牛产业集群,引导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产品涵盖冷冻牛肉、冷鲜分割、速冻丸子、牛排等电商专销速冻食品及炖料、火锅底料、牛肉酱等清真营养调味品,包括牛肉产品生产线及冷链物流产业园在内的博爱伊赛肉制品产业园区已建成投产。积极协调整合土地资源,支持企业在修武、博爱、示范区等县(区)通过新建、联建或租用等方式建设8个标准化肉牛饲养基地,年出栏肉牛超过2万头,为集群发展提供了优质牛源保障。
持续优化粮改饲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粮改饲种植,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支持奶牛肉牛发展、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市以实施粮改饲试点县项目为抓手,在修武、武陟、温县、沁阳等4个县(市)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截至目前,粮改饲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为草畜发展提供优质饲草保障。
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新成绩
坚持生产与生态相统一,推进畜禽饲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清洁、循环畜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市三策并举抓生态畜牧业建设,收到可喜成效。
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全市畜牧系统自觉履职,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不断加强《畜禽规模饲养污染防治条例》及环保知识的宣传,促使广大饲养户增强环保意识,明确饲养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
扎实做好畜禽饲养污染治理。2017年以来,畜禽饲养污染治理被列入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全市畜牧系统坚持依法治理、精准施策的原则,不断细化工作台账,全面落实上级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7年年底,全市列入禁养区范围的64家规模饲养场全部完成关闭搬迁,河道两侧400米以内的1362家饲养场户全部完成取缔搬迁。截至目前,全市581家畜禽规模饲养场,已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饲养场达到458家,配套率达到78.8%。
开展生态示范场创建活动。在全市深入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典型模式,积极培育农牧结合饲养的示范场,把开展生态畜牧业示范场创建活动作为推进畜牧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市创建生态畜牧业示范场40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6个。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严格落实防疫新政策,扎实开展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应急值守、疫病净化等防控工作,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形势稳定,为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扎实开展免疫工作。按照“应免尽免、不留空当”的原则,坚持集中免疫和月月补免的免疫方法,科学开展畜禽免疫工作。2017年,全市共免疫牲畜488.97万头次、禽类2727.31万羽次,群体免疫密度长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提升行动。从严格疫苗管理、建立畜禽饲养信息沟通机制、不断规范监督执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在全市持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提升行动,综合提升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不断强化应急管理。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程序性、规范性,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更新应急物资,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每年举办一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全市科学、果断扑灭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能力。
认真抓好监测预警。全面落实监测目标任务以及疫情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制度,2017年,共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70425份、疫情监测26998份、H7N9紧急监测3567份;进一步加强规模饲养场疫病净化工作,对14个种畜禽场和奶牛场进行了疫病净化抽检,检测样品3965份;组织开展全市疫情综合分析和评估,在全市范围及时发布疫情预警通报。
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武陟县、孟州市、温县已先后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使用,按照自愿协商、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行病死畜禽跨区域收集处理,不断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实现了全市所有病死猪全部进入无害化处理厂处理。2017年,全市共上报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9.6万头。
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
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如天。我市以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己任,坚持产管并重,持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放心产品。
落实“两项责任”,奠定监管基础。把增强涉牧主体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和行为自律作为治本之策,通过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定期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涉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和监管人员“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责任意识。
强化隐患排查,做好风险管控。在组织开展重要节假日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治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排查的基础上,围绕风险隐患,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为目标,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重点治乱,持续深入开展严查瘦肉精、生猪屠宰“扫雷行动”、畜禽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病死畜禽等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涉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加大监测预警,掌控监管形势。结合监管形势和风险隐患,每年结合实际制订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明确全市饲料、兽药、生鲜乳、瘦肉精、畜禽产品抗生素兽药残留监测的范围、对象、数量及检测项目。2017年,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共抽检各类样品2878批次,检测违禁物质、兽药残留等项目参数9000余项次。
依法治牧管牧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全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执法办案机制为抓手,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为手段,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务实工作,畜牧行政执法能力明显提升。
健全综合执法体系。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健全各级畜牧综合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市、县、乡三级畜牧执法体系日趋完善。其中,在全市79个涉农乡镇设置了74个畜牧综合执法中队(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共增加编制419人,人员及办公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为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狠抓队伍能力建设。始终把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作为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基础。近年来,以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建设年”等活动为抓手,通过举办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培训、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开展案卷评查工作、内部监督稽查等方式,不断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为依法治牧管牧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强化执法监督。坚持日常监督、巡查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突击检查、“回头看”等形式,加大对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风险隐患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规范监管对象生产经营行为。
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持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案必果的原则,创新完善网络举报、电话举报、信件举报、现场举报方式,畅通举报渠道,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办案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办案领域不断拓宽,办案水平明显提高。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办理各类执法案件520余起,多起案件被省、市政府法制办评为优秀案件,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多次被省畜牧局评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优秀单位。
畜牧产业扶贫持续加力
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有全面小康。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全省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安排,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担当,发挥行业优势,履行部门责任,不断将畜牧产业扶贫推向深入。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畜牧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产业扶贫办,配强扶贫干部队伍。市局成立4个联系指导组和培训专家团,建立分片包干定点联系制度和畜牧产业扶贫专报制度,制订了畜牧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形成了上下衔接、沟通推进的工作机制。
全面开展摸底排查。根据畜牧产业扶贫工作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扶贫办的沟通对接,充分调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防疫中心站人员力量,走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对贫困饲养户及有饲养培训需求的贫困户、涉牧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并登记造册,全面理清家底。
积极发动企业帮扶。深入开展“千企带万户”活动,紧扣精准脱贫做好政策宣传,按照以优质企业为主导的原则,积极引导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涉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到今年年底,全市参与扶贫涉牧企业将达到100家。不断细化涉牧企业扶贫带贫工作台账,完善产业扶贫台账。
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市、县两级专家团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以贫困户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入户技术服务、一对一咨询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活动,到今年年底,全市累计培训贫困人口将达800人次,不断提升贫困户脱贫增收能力。制作《畜牧产业扶贫联系卡》,明确联系单位、联系内容、联系人,向贫困饲养户发放,宣传畜牧产业扶贫政策,建立畜牧部门与贫困户、各级扶贫机构的联系机制。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全市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顺应新时代要求,无愧使命、勇于担当,务实重干、锐意进取,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优良的作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全市畜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全面开启全市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新征程,为建设“四个焦作”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让焦作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均由市农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