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限化优铝”“三新一高”
“高耗能、高污染”,这是十多年前沁阳传统产业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今,昔日的滚滚烟尘,早已流入岁月的长河,写进记忆的角落。在这方热土上,以沁北产业集聚区、沁南“三新一高”隆起带为支撑,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沁阳新的身份。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两高一低”到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三新一高”的产业转型,不仅成为沁阳工业文明的一张名片,更成为“换道超车”的“沁阳样本”。
沁阳市曾经是“十八罗汉”闹中原的一员骁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力度加大,加上自身结构不优、转型较慢等诸多因素,近几年,沁阳市经济增长乏力,在全省排位持续下滑。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为此对沁阳人提出了“争先进位、再铸辉煌”的殷切希望。
面对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业,沁阳要走出困境、赶超先进,就必须在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三新一高”新引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向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方向发展。
在关系命运和发展的抉择面前,沁阳走了两招“妙棋”。
第一招:“限化优铝”。化工和铝产业,曾经是沁阳崛起于中原的主导产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传统产业已经风光不再。该市从产业偏重、环保压力大的现实出发,创新“重效益、重前景,不重规模”的发展理念,以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园区化为发展方向,确立了“限化优铝、提升品质”的路径,化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由基础化工向现代精细化工转型;优化铝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向精深加工转型;对玻璃钢、造纸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全面提升发展品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升级传统产业。
第二招:“三新一高”。当今中国,产业布局加速调整,“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经济、新业态风起云涌。沁阳为了再铸辉煌,着眼长远,创新“无中生有”理念,高起点确立了“换道超车”的行动计划,把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放在云计算、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等新业态上,打造“三新一高”隆起带。
“限化优铝”和“三新一高”战略的实施,为沁阳再铸辉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跻身全国百强、全省“第一方阵”指明了方向。沁阳走上了大开大合、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转型:老树发新枝、打造新引擎
找准了发展定位,就要用非常之力,推而有进、进而有速。沁阳人以跑马拉松的耐力、靶向发展的精准度和百米冲刺的爆发力,打响了产业转型攻坚战。
在升级传统产业主战场上,以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国家电投热电综合利用产业园为重点,延链补链。
精细化工产业园,以晋煤天庆为“母体”,引进了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小的精细化工项目,有投资1.2亿元的药肥及复合肥项目,投资3.2亿元的硫氢化钠、环己胺项目,投资4亿元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以昊华宇航为“龙头”,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特种树脂项目,并跟踪洽谈投资3亿至5亿元的以昊华公司烧碱、氯气为原料的精细化工系列项目。晋煤天庆公司总经理张卫国说:“公司谋划了煤制氢、煤制甲醇、二硫化碳、药肥、复合肥、资源综合利用等9大精细化工项目、6个产品配套深加工项目,项目实施后将为沁阳发展贡献更大动力。”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园,编制了《铝产业发展规划》和《铝产业招商引资行动计划》,谋划了铝合金挂车车厢、建筑铝模板、铝家具等12类项目,重点推进广州景兴30万平方米建筑铝模板、三元乙丙密封条、高端节能门窗及建材等项目。
国家电投热电综合利用产业园,以国电投为“龙头”,利用国电投脱硫、脱销产生的石膏,谋划了投资5.6亿元的年产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目前已成功签约,拟建设的石膏板及配套轻钢龙骨生产线即将开工。
在“三新一高”主战场上,沁阳更是火力全开,捷报频传。两年前如同一张白纸的沁南工业集聚区,如今以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平台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如井喷般涌现,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成为“换道超车”的新引擎。
成型:沁阳经济“升级版”
非常之力成就非凡之作,不懈的努力,收获满满。
如今,沁阳经济版图上,依托蛮蛮云、河南超威、晋煤天庆、广东兴发、国家电投等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打造了信息产业园、新能源和静脉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国家电投热电综合利用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6个专业园区集群,并已经形成雁阵发展格局,传统产业浴火重生,“三新一高”产业生机勃发。
在铝产业发展上,该市组织编制了以广东兴发为龙头的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发展规划,投资3亿元、年产30万平方米铝合金模板项目,投资3.5亿元、年产3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及肇庆新高丽涂料、华江粉末、威龙模具等铝产品加工配套企业纷纷落户沁阳。中国铝业协会河南深加工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沁阳揭牌。沁阳市与中国铝业协会合作创建的中国高精铝深加工材料与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稳步推进。从科研、原材料、精深加工及配套企业到终端产品完整的铝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天鹅铝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产品结构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初加工到终端销售,从低档到高端,从走出中原到进军国际市场的完美蜕变。如今,企业已从1家传统的塑钢型材生产厂发展成为拥有高档铝材、智能门窗、复合型材、密封胶条4家分厂的企业集团,铝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铝材,广泛应用到工程、家装、工业等领域。天鹅铝业总裁拜进军说:“二期项目已经启动,明年全部达产后,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可突破20亿元,税收超亿元。”
环保倒逼企业转型,科技引领企业提升,不少企业起死回生。沁阳市万都碳素厂区的“黑色印象”不见了,绿色发展让企业在众多同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大势下一枝独秀。2016年至今,万都碳素在环保上的投入超过了3000万元。环保投入使万都碳素突出重围,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4.66亿元,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近年来,晋煤天庆公司在环保上投入资金达到3.8亿元。为解决锅炉烟囱腐蚀问题,公司实施了锅炉烟囱内筒改造工程。为解决锅炉柴油点火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公司实施了锅炉点火“油改气”。
去年5月11日,河南蛮蛮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开始试运营,200多台机柜为京东、小米、360、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知名用户提供服务。为满足市场需求,今年5月,投资6亿元的蛮蛮云二期动工兴建,今年建成运行后,企业机柜将达到2200多台,可容纳服务器2万至3万台,将辐射中原地区1亿人口的潜在市场。蛮蛮云三期到2020年完成后,总投资35亿元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将全部建成,总规模将达到10200台机柜,年销售额预计超过30亿元,税收预计超过9亿元,成为豫晋陕鄂鲁五省最大的云计算基地,并将带动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依托该项目,该市还谋划实施了2200亩的大数据产业园,包括大数据孵化创业园、互联网桃源小镇等项目,计划总投资57亿元。今年年初,“鑫宇之光”光通信产业落地生产,开启了“沁阳智造”之门。和光光电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照明企业,其自主研发的CLED光源、碳极等离子光源等产品均是位于世界照明科技前沿的优秀产品,已获得30余项国家专利。今年,该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在柬埔寨签订“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战略协议,将为整个产业园包括机场、铁路提供全部照明产品。该公司投资15亿元的和光光电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该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10.2亿元,占地105亩,规划建设9个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8万平方米,3个厂房已经投用,投资2.3亿元的“河南中创智能制造”智能钣金项目,主营风力、光伏发电的中农电力,主营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申电科技等项目已入驻投产,五谷鸟智能终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呼叫中心等高新项目已签订入驻协议。
该市新能源产业园投资4亿元的超威正效二期全面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投资5亿元的日产1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项目成功签约,清华大学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利用晋煤天庆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已完成测试。
通过“强基础、育产业、抓创新”,该市初步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先后引进了国家电投、中国昊华、广东兴发、晋煤集团、北京金隅、河南超威等10家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基本形成了以晋煤天庆、昊华宇航为龙头企业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以广东兴发、天鹅型材为龙头企业的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河南超威为龙头企业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蛮蛮云、和光光电为龙头的光电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该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100强、全国最佳投资服务环境工业园区、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1年、2012年、2014年3次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2016年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1至7月份,该市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9.85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19.72亿元,同比增长16.4%;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完成30.59亿元,同比增长20.3%;累计实现税收6.45亿元,同比增长47.86%。今年上半年,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3407万元,同比增长22.9%;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99645万元,同比增长38.4%;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