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教育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她正一步步走向优秀和卓越。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开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河南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沁阳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总要求为指导,以打造“河南领先、全国一流”教育强市为目标,按照沁阳市提出的“三抓一提升”要求,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内涵,加快教育现代化,着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今年高考、中考成绩继续雄踞焦作6县(市)前列,本科上线3005人,其中一本上线1041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5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该市先后获得“首批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示范单位”“河南省一区一品试验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等殊荣,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增添了光彩。
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教育优先发展是沁阳市从全面决胜小康、沁阳强焦作强中国强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说:“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就是沁阳坚持‘教育第一’的具体实践,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就是为了沁阳强焦作强中国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必须夯实办学基础,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今年年初以来,该市把学校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强力推进。科教小镇一期工程三校项目建设已全面开工,实验幼儿园新园区项目已投资1400万元,完成总体施工进度的70%;实验小学新校区项目已投资3746万元,完成总体施工进度的45%;外国语中学新校区项目已投资3000万元,2号教学组团的2栋楼完成总体施工进度的45%,其余8栋楼基础施工正在进行。2017年度省十大重点民生项目——商隐小学综合楼已竣工。全市中小学运动场提质工程已成功录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2017年、2018年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加速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017年项目已全面开工,2018年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进入招标程序。今年在原有13所乡村少年宫的基础上又新增两所,成为焦作市乡村少年宫项目最多的县(市)区。为了建设“绿色校园”,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春天继续实施了校园绿化提升工程,全市各学校新增高大乔木836棵、果树496棵、常绿(花卉)树木7135棵,新增草坪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18.891万元。目前,该市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的学校有128所,占全市学校的96.9%。
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队伍建设是基础,更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今年,该市在队伍建设上多点发力,在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方面,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150人、合同制幼儿教师96人,目前新聘教师已分配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方面,选派6名中小学校长、1名幼儿园园长参加了焦作市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园长)培养工程,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强全市班主任培训、体音美教师培训、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校本培训等工作,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在优化师德、端正师风方面,大规模、全覆盖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主题师德征文和演讲比赛,收到优秀师德征文100篇,54名教师参加演讲比赛,该市推荐的参赛教师还代表焦作市参加了省级比赛,并荣获一等奖;持续举办“师德标兵”“美丽教师”等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典范。为表彰奖励先进,在全市开展了教育质量奖评选工作,今年共有36个先进单位和155名先进个人获得市政府表彰,200名先进个人获得该市教育局表彰,共发放奖金802万元。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该市强基础的又一亮点。各中小学全面推行教书育人责任制,制定管理、教学、纪律卫生等承包明细,签订承包责任书,形成了“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责任”的良好竞争氛围。该市教育局还开展了制度质量等级评定,并进行全市通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一校一制度”,推进中小学合法规范、执行高效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依托学校家长委员会,实施开放办学,通过建立工作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家长培训制度、设立家长开放周、开展家校交流等措施,形成了家校共育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学校家长委员会覆盖率达100%,家长参与率在90%以上。完善督导机制,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新学期开学督导和重点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担当,提升了办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智慧教育出重彩更精彩
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教育的沁阳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智慧教育的创新成果更是异彩纷呈,主要表现在“四个强化”上。
强化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补充升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加速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强力推进。“沁教云”平台升级精彩结束,成为河南省第一个接入国家平台的县级市,已经完成平台应用4级体系建设。
强化培训。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培育计划,确认一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指导学校通过BYOD等形式,探究智慧课堂模式。深入10所试点学校,对升级后的“沁教云”人人通空间进行培训。利用暑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培训,来自全市50所学校的信息技术管理员和骨干教师250人参训。
强化研究。瞄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修订完善涵盖义务教育12个学科的《沁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新形态教学指南》“2.0版”,提升全市教师由传统课堂向新形态课堂转变的能力与水平。
强化应用。加强沁阳市名师课堂、虚拟课堂建设,全市126名教师参与虚拟课堂录制。开展智慧课堂观摩活动,深入智慧课堂班级,开展交流互动,加强课堂模式研究。继续做好“1+N”视频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中,该市获焦作市优课37节,获河南省优课4节,获部级优课1节。狠抓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第一小学等省市级创客试点学校建设,推进编程课程进校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参加了焦作市首届创客大赛,取得中鸣超级轨迹赛小学组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今年5月份,该市作为全省唯一区域案例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进行典型案例分享,并被授予“首批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示范单位”。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是沁阳素质教育的“第一追求”。今年年初以来,该市继续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第一”的重要抓手,在全省叫响了沁阳素质教育的品牌。
以“六礼六仪”为抓手推进德育。深入推进“六礼六仪”教育实践,举办多场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现场会,促进校际间交流与学习。与沁阳市文明办、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美丽学生”“美丽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评选活动,评出637名“沁阳市美丽学生”、100个“沁阳市美丽家庭”、20名“沁阳市新时代好少年”。姜书婷同学荣获全国第十三届宋庆龄奖学金。
以“1+1”体育活动为抓手推进体育。在开齐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上午30分钟“长跑+团体操”,下午小学1小时、中学30分钟“眼保健操+社团活动”的活动体系,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扎实做好校园足球工作,积极探索区域内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竞赛以及师资培训等模式,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先后开展幼儿园足球文化月、沁阳特色学校冠军足球联赛、沁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沁阳市小学组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学习。
以课堂改革为抓手推进智育。坚持深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新形态。利用学校计算机教室、iPad等终端设施,探索实践“一对一”教学模式。指导教师研究微课与“人教数字校园”融合在课堂中的应用。推行同步课堂,实现多校同上一节课。推动名师课堂,建立名师工作室,引领其他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智慧课堂,在遴选的实验学校中探索智慧课堂应用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中小学教研员每周不少于3天深入各学校,督促、检查、指导教学工作,并及时总结反馈。举行中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全市500余名教师参赛。
以艺术教育为抓手推进美育。定期对全市各学校艺术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发现问题,督促其立即整改。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扎实开展美术工作坊建设和评比工作,推动学校美术品牌特色化、活动创新化。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形成校级社团、年级社团、班级社团三级结构,小学生参与率达100%,中学生参与率在70%以上。成功举办2018年第十一届学校艺术节,全面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书法教育,举行沁阳市“小书法家”学生书法大赛,共评选“沁阳市小书法家”100人;举办沁阳市首届书法优质课比赛,5名中小学书法教师获奖;做好全国书法实验学校、河南省级书法实验学校创建工作,目前,该市共有3所国家级书法实验学校,5所省级书法实验学校。今年1月,在第二届中国一校一品教育节暨“体、音、美、创”特色课程国际论坛上,该市荣获“一区一品试验基地”称号,实验小学荣获“百花齐放成果展演”优秀组织奖。
以多元化评价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改革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各学校大力开展“认星争优”等多元化评价,学生受表彰面在80%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建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立学生电子化成长记录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动态管理,家长可以通过Web或APP登录平台,实时查看学生日常综合表现。
教育脱贫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的新征程。沁阳市把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开展贫困村劳动力培训等作为全面决胜小康的大事来抓,在教育脱贫上有了新突破、新作为。
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制订《沁阳市2018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建档立卡学生排查统计工作,并建立2018年春学段市、乡、贫困村建档立卡学生三级资助工作台账,加大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宣传,为全市初中、高中毕业生发放《致毕业生的一封信》,明确告知贫困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拨付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资金164.521万元,惠及310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积极开展教育众筹活动,筹集5万元为100名困难学子送上温暖。
为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22万元、建筑面积710.26平方米的常平中学教师周转宿舍项目,计划投资122万元、建筑面积684.98平方米的山路平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均已进场施工。
大力实施贫困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所有贫困村学校开展网络巡课,教研员可以在网上听课,对教师进行线上指导;在所有贫困村教学点开通“教学点资源全面覆盖”工程,可以享受中央电教馆推送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组织乡村学校教师到永威学校培训学习,目前共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
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认真搞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培训,并配合人社等部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为教育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永远在路上,活力没有休止符,沁阳教育必将创造出更多别样精彩!(本版图片均由沁阳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