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收到了一封来自博爱县金城乡西张茹村的读者来信,发信人是该村卫生室68岁的乡医辛秀菊。洋洋洒洒数千字,饱含着对国网博爱供电公司帮扶工作队及该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董会升的感激之情。
“在村里工作了几十年,终于有个窝了!”现年65岁的西张茹村党支部组织委员辛忠明,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原来村委会就一间破旧的小屋,铺了一张木床摆了两条长板凳,无论大会小会都在这里开,床上坐,凳子上挤,挤不进来就在门口站着,开完会各回各家。”辛忠明指着里外一新的村委会接着说,“你看看现在,外边涂了白,屋里刷了漆,多漂亮!”说话间,辛忠明拉着记者的手说:“走,上二楼看看俺的新会议室,新装修了一间大屋子,桌椅板凳都是锃亮锃亮的新家伙,还有一台大空调呢!”
二楼会议室,村委会主任辛泽发正在布置党建宣传栏。得知记者来意,辛泽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董书记帮我们彻底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原来,该村蒋沟北有200余亩地,分属五六个生产小组,共用一眼机井。每年麦收后种玉米前需要浇一遍地,200余亩地守着一眼机井,浇个地别提多难了。“到底有多难?”对于记者的追问,辛忠明快人快语:“头一家的玉米长多高了,后一家还没有排上队呢!”
贫困户赵保富到会议室找辛泽发签字,看我们聊得火热,情不自禁插话:“俺能说两句不能?”辛忠明鼓励他:“有啥只管说!”赵保富不紧不慢打开了话匣子:“俺村多少年了一直走的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稀成‘糊涂浆’,连收破烂的都不愿意往俺村来。你看现在,大街小巷都修成了水泥路,俺老百姓的心里别提多敞亮了。”辛泽发补充道,国网博爱供电公司帮扶工作队及该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董会升到村里这几年,把大街小巷的路修了,把生产路也修了,一共修了24000平方米。
走出村委会,到了对面的西张茹村卫生室,辛秀菊正在打扫卫生。记者自我介绍后,这位在农村工作了一辈子的乡医扔下手中的笤帚拉着记者的手说:“俺就是写封信表表心意,没想到你还真来采访了!”一同前来的辛忠明接过话茬:“人家都来采访半天了,你也讲讲吧。”
从卫生室往西,辛秀菊边走边指着一排排崭新路灯、户用电表说:“供电公司包的俺村,用电就不用说了,不论村里用电还是农业用电,现在都美气得很!”走到西头街,辛秀菊又说起了排水沟的事儿。“这一片地势比较低,原来一下雨就积水,下大雨积水能淹到膝盖,有的家户不仅水排不出去,街上的水还往院子里倒灌。现在村里大街小巷都挖了排水沟,下再大雨也不用担心了,真的很感谢派到村里的董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