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雨画)9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狂犬病日”。近期,我市发生一例因被犬伤后没有接种疫苗的狂犬病死亡病例。专家呼吁,文明养犬,预防狂犬病,动员全社会人人参与分享信息,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避免因心存侥幸和麻痹大意导致的狂犬病病例发生,挽救生命。
我市的狂犬病疫情形势如何?怎样预防?公众被犬只咬伤后应怎样进行规范的预防处置?如何文明养犬?就这些问题,记者昨日到市疾控中心进行了采访。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省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东告诉记者:“第12个‘世界狂犬病日’口号仍是‘共同行动,使狂犬病成为历史’,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文明养犬,预防狂犬病’和‘分享信息,挽救生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今年继续强调了依法文明规范饲养犬只在狂犬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掌握狂犬病预防知识,避免因为心存侥幸和麻痹大意导致的狂犬病病例发生,挽救生命。”
任东说,狂犬病俗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为100%。狂犬病的传染源是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主要是犬、猫等。病毒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黏膜破损处传播给人。人感染狂犬病后发病症状非常惨,导致周围人群极易产生恐慌、恐惧心理。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狂犬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人因狂犬病失去生命。现今,狂犬病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就目前狂犬病持续发生的原因,任东分析认为,目前,我市缺乏对城乡养犬的有效管理,且养犬数呈上升趋势,犬只免疫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养犬处于无管理状态。同时,由于一些饲主遗弃、自行走失或野生繁殖等原因导致流浪动物增多,我市每年被动物致伤的人数逐年增加,人间狂犬病风险持续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被狗、猫咬(抓)伤的人至少有3万人次。近年来,我市报告狂犬病病例呈下降趋势,去年没有病例报告。今年9月,某县刚刚发生一例狂犬病死亡个案,从整体来看,我市公众狂犬病预防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这也与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公众文明养犬素养的提高有关。
“根据调查,近10年来,焦作市几乎所有死于狂犬病的人都是由于被咬(抓)伤后没有进行暴露后处理,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狂犬病预防工作要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关注。”任东强调。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一旦被猫、狗咬(抓)伤后,切不可有侥幸麻痹思想,要及时到就近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依托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规划设置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公众可以向辖区疾控中心咨询。
任东提醒广大爱犬人士:“预防人感染狂犬病关键在清除传染源,广大犬主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责任人,要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积极依法登记注册,主动给犬免疫。”
为进一步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人人参与的群防群控工作局面,近日,市卫生计生委就开展今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活动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市)区组织辖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和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狂犬病防控工作,做到“文明养犬,预防狂犬病”,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家犬免疫与管理工作,捕杀野犬、病犬等。
与此同时,我市各级疾控机构将负责做好宣传活动的技术指导工作,对辖区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重点督导,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建设和管理,健全接种信息登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和疾控机构要积极联合公安、农业、食药监和宣传等部门开展“世界狂犬病日”的宣传活动,让公众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狂犬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推动本地狂犬病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