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脱贫攻坚,修武县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修武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贫困户4294户15125人。2017年,实现脱贫856户3052人,6个贫困村摘帽,动态调整后,剩余19个贫困村1466户4395人未脱贫。2018年,计划完成9个贫困村1500人的脱贫任务,2019年全面实现贫困村退出。
提升政治站位 增强责任担当
今年年初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修武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年度脱贫任务和问题整改,出实招、下真功、抓整改、求实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把握关键,精心安排。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等副县级干部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在严控会议的情况下,召开3次全县性大会,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统一调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委8次召开常委会、县政府5次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扶贫资金投入、突出问题整改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召开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传达省委会议精神,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聚焦精准,规范指导。坚持脱贫攻坚“四个一”工作机制、常委包乡机制、扶贫工作台账化管理机制,制订下发《修武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修武县贫困村实施高质量整村推进的指导方案》《关于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的通知》《修武县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回头看”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规范工作标准,指导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
压实责任,推动落实。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建立县级领导责任、乡镇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专项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和村级落实责任五级责任体系。同时,借鉴兰考脱贫攻坚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模式,制定了加强县级干部脱贫攻坚责任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位常委、县级干部的工作职责和牵头事项,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坚持综合施策
强化工作落实
坚持把落实政策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注重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加大宣传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强化宣传培训。印发《修武县脱贫攻坚政策汇编》5000本,发放到各级党员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贫困群众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发脱贫攻坚政策常识答题闯关模式的“修武县脱贫攻坚知识闯关小游戏”,制订下发《修武县脱贫攻坚“扶贫政策一口清”实施方案》,开展“一训、二赛、三考”(即政策培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考扶贫知识和政策、考帮扶措施落实、考贫困户基本情况)、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政策巡回宣讲等培训活动,政策培训对驻村第一书记逐个进行现场面试,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帮扶责任人对各项政策做到既能应知应会,又能精准到户到人。目前,已开展县级政策培训3场、乡级专场培训40场,举办各级知识竞赛18场、演讲比赛2场,培训6000余人次。建立脱贫攻坚微信平台,推送扶贫信息200余条,书写宣传标语100余条,创办宣传专栏50个。创作图解脱贫攻坚扶智篇、医疗篇、民政篇等扶贫系列漫画6期,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干部群众学习掌握脱贫攻坚政策。同时,制订《修武县开展“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施方案》,通过先进典型宣讲、开展健康知识巡讲(展)、大学生扶贫志愿服务、“爱心妈妈”志愿服务、为贫困户开展“心理帮扶”等9项系列活动,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全县187个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孝善理事会,30个行政村设立了孝善敬老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孝善敬老活动800余次,为老人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
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该县投资6766.28万元,实施道路整修、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扶贫工程。发放各类扶贫补助资金679.36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1万余人次。其中,教育方面,为高中生免除学费170人10.95万元;免除住宿费155人2.46万元;发放助学金170人21.25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875人35万元;学前教育补贴331人16.55万元。民政方面,将20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发放低保金218.6万元;将43名贫困群众纳入分散供养名单,发放救助金16万元;实施医疗救助374人,临时救助11人,共计发放救助金44.5万元;实施高龄补贴347人,发放补贴资金14.1万元;为1463户442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冬令救灾款物合计26.3万元;投入155.62万元,针对残疾贫困户实施两项补贴、家庭无障碍改造、精准康复服务等工程,惠及4465人;医疗方面,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救助贫困群众117人次10.4万元。危房改造方面,中央、省级补助资金45.9万元,县、乡筹集资金159.8万元,2018年计划完成121户危房改造任务,2019年实现全面清零。
精准产业扶贫。出台《修武县到户增收项目管理办法》,鼓励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扶贫项目或入股带贫企业等措施,实现贫困户增收。传统优势带贫。县级投入债券资金300万元,依托传统种植优势建设日光玻璃温室大棚和冷库项目,使贫困户通过务工和租金收益实现增收。产业基地带贫。围绕各乡镇优势产业,先后打造出远航商店、众合饰品、丑鸭蛋品有限公司等8个扶贫产业基地,使8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实现增收。产业就业带贫。借助企业就业,引导辖区企业参与扶贫,以河南龙昌机械、东升粮油机械、利民制粉等为代表的34家企业,每家分别拿出3~8个岗位,面向贫困群众进行招聘,帮助贫困户摘贫帽、奔富路,目前全县贫困户产业项目覆盖率达到173%。
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财政绩效考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坚持因村制宜,组建带贫产业项目小组,逐村研究项目发展方向,先后投入各级扶贫专项资金3741.84万元(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1664.7万元,市级项目资金1077.14万元,县级配套项目资金1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等59个扶贫项目(其中基础设施类36个、公共服务类4个、产业发展类14个、其他类5个)。目前,第一批4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竣工项目6个,其余39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工程进展已完成60%;第二批14个项目,已有1个项目完成评审,其余13个项目将于本月底评审结束。
优化金融扶贫。成立县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出台《修武县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6个金融扶贫方案,指导全县的金融扶贫工作。推出“旅游+金融+扶贫”“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依托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奥润生物、红三角粮油、三羊木业等龙头企业,采取企贷企用模式,为企业贷款6250万元,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工上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1250户贫困户增收。加强与银行部门的合作,按照“政融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了750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力度,对有贷款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扶尽扶、应贷尽贷。截至目前,累计为1378户贫困户贷款6690.64万元,户贷率达到47.83%。
创新健康扶贫机制。出台《修武县推广“两定制一兜底”健康扶贫模式实施意见》《修武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服务定制实施方案》,为每个困难家庭明确一名家庭医生,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全县2881户困难群众家庭“一对一”签约率达到100%,每年为困难家庭成员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实行一月一随访。统一印制体现党建元素的免费体检手册,为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免费体检2272人次。有效落实“一站式”结算,全县13家医院全部实现民政、人社、人保健康保险公司“一站式”结算,启动实施医保托底救助,按每人每年140元标准筹资,对全县9335名贫困群众进行托底救助,有效减轻贫困人员就医负担。截至目前,县域内医疗机构共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350人次,补助资金46.12万元;为383名贫困人口住院提供托底救助,救助金额7.27万元。
推动社会扶贫。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全县118家各级商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与127户需要改善人居环境的贫困户结对,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截至目前,已有85家企业入村对接,确定改造方案52户、开工51户、完成25户。开展2018年度“圆梦微心愿”活动,为全县315名建档立卡未脱贫的小学生圆一个“音乐梦”,让他们看一场电影、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等。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注册社会扶贫网,与贫困户进行对接。截至目前,发布物品需求131条,共成功对接物品需求125件次,对接率95.42%。
发挥旅游优势
探索“旅游+扶贫”模式
突出生态、区位、文化特色,以景城融合和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通过“三坚持三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景区带村和产业富民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实现由单一财政向多元投入转变,由片区攻坚向全域辐射转变,由末端扶贫向源头治贫转变),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脱贫增收,走出“旅游+扶贫”的互促共盈新路子。
乡村民宿带动。出台《关于推进乡村特色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个支持指导民宿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投资5000万元打造民宿旅游环线,累计投资3.6亿元修建连接云台山东西区的青云大道、直通青龙峡景区的西双路等旅游专线,共计55.1公里,惠及周边3个山区乡镇72个行政村,14个山区贫困村。截至目前,民宿产业已带动80余户260人增收或脱贫,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该县为云台山景区等带贫企业贷款6250万元,带动全县125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涉旅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30余个,设置经营摊位90个,无偿为贫困户提供摊位55个,带动536户189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技能培训带动。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成了包括实训展示平台、旅游与饭店服务管理实训中心、养生保健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的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对全县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进行技能培训,推进能人带户。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136人次,加快扶贫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