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民心导向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导向,是高质量党建的重要体现,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凝聚民心,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党的周围,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修武县以民心为导向,坚持高标准谋划、高品质推进、高保障运行,探索创新并高效实施了党建六项制度,实施了干部暖心工程、企业家暖心工程和家长暖心工程,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党建凝聚力、基层组织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打造了民心导向党建品牌。修武县基层党建工作做法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修武县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试点县。
高标准谋划 提升政治领导力
将民心导向作为谋划基层党建的根本和前提,注重顶层设计,突出高维谋划,通过探索ISO9000党建标准,着力打造一系列易操作可持续的党建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凸显高维谋划,理清党建思路。修武县委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力邀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党建专家学者组建修武党建智囊团,提供智力支持。形成了“人民至上、共产党好”的党建工作思路,突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刻在心中。
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履职保障。围绕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该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县委每年与基层党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目标责任清单。此外,将党建责任体系拓展延伸,建立了乡镇党组织副书记、党委委员、农村支部委员抓基层党建工作实绩清单,传导工作压力,倒逼工作责任,形成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
拉高工作标杆,明确党建标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无指标、评价无标准的问题。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编制“1+4+4”党建标准体系(1套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党建六项制度、农村基层党建、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基层党建”4项基础标准,“党建六项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考核评比”4项工作程序),汇编整理了中央、省、市、县40余项党内法规、政策文件,规范了38个党建工作具体操作流程。通过务实、管用、有效的党建标准化举措,先后对全县15个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对557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进行了规范,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探索党建美学,提升党建内涵。该县在全国首家提出党建美学理念,主要包含党建阵地美、组织生活美、党员行为美,提升基层党组织亲和力、感召力,着力打造出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党建。在此基础上,运用品牌营销理念,设计了以“榫卯”为形象的修武党建品牌标志和“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品牌标志,并运用到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中。在党建美学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县将美学理念延伸到城市建设、全域旅游等全县重点工作中,不断提升县域管理、县域治理的水平。
高品质推进
提升党建凝聚力
围绕选好班子、管好队伍、建好阵地、抓好载体四个重点,将美学思维与基层党建融会贯通,提出党建美学理念,注重品质,实现基层组织力的显著提升,切实巩固执政党的基层群众基础。
实施三大党建“暖心工程”,凝聚经济发展合力。该县探索建立了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特别是基层干部暖心、企业家暖心、家长暖心三大党建“暖心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活力,激发了社会各方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实施干部暖心工程,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每季度开展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有62名党员当选先进人物典型,其中24人得到了重用或提拔。实施企业家暖心工程,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把66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尊为“座上宾”,发放企业“大礼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施家长暖心工程,凝聚教育教学合力。成立全国首家县级家长委员会,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县人民医院,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先后组织开展体验家乡美、亲子课、“公益托管课堂”等17项暖心活动。
实施“头雁”工程,建强基层队伍。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严肃纪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按照1∶1的比例,每个村建立起2~3名的村级后备人才库。围绕“三有三带”标准,通过集中培训,对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素质提升。
推行积分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利用每月26日的党员活动日,针对农村和机关党员特点,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工作,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让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切实增强全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创新推行特色“功能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小组功能与作用,通过抓实“小单元”,使每名党员“红细胞”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突出因地制宜,提升阵地建设。县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对187个村级党建阵地的升级改造。全县机关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建阵地按照“六有”标准进行了规范提升。今年,按照全市党建标志规范提升工作要求,统一全县187个村级阵地、92个机关阵地、17个“两新”组织阵地党建标志,融入建筑美学、乡村民宿、党建元素,阵地品质全面提升。
扩大党建覆盖,丰富活动载体。加强机关、企业、学校、景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方法形式,推行一图、一书、一提醒的“三个一”工作法(组织生活路线图、目标责任书和每月活动提醒),主动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组织生活节奏,持之以恒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
高保障运行
提升基层组织力
紧紧扣住制度化建设这个“牛鼻子”,完善体制机制,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
深化联系服务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围绕抓党建促脱贫,邀请专家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进行能力和业务培训。落实好联系与服务群众全覆盖制度,开展“机关+农村”党建联建共促行动,全县4500名干部职工与5.5万户农户结成“亲戚”,96家县直单位与187个农村党组织结成对子,实现了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共同服务群众。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党建引领、改革推动,确保小康路上不掉队一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致富。
探索人才凝聚机制,助推产业强县。实施人才暖心机制,对在修创新创业人才和各行业业务能手,建立领导联系暖心制度,安其心鼓其志,确保人尽其才。坚持一月一主题,目前,已举办7期宁城大讲堂,培训党员干部9000余人次。组织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论坛,今年先后3次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赴浙江、贵州、山东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深度讨论、创新实践,助推产业强县。
创新干部激励机制,激发担当作为。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每月举行各级干部谈心会,定期反思总结工作。每季度开展践行民心导向、敢于担当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从取缔37家非煤矿山的北山治理,到高标准完成41公里3000亩绿色廊道建设;从完成涉及1110户群众的运粮河生态改造搬迁,到攻克群众反映10多年的老城改造难题,在打赢一个个硬仗苦仗中培养了一大批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目前已有24名评选出的敢于担当先进人物得到提拔重用,敢于担当、相互激励、比学赶超的创业干事氛围在修武已经形成。
完善群众评议机制,实现人民满意。探索创新干部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每半年,对县乡村三级工作进行第三方民意调查;每年年底,对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年度工作进行集中评议。通过评议,掌握了最真实的民意,解决了450件群众最关心的难题隐患,做到了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让群众当考官,让担当作为的干部不怕被埋没,干事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