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唯变者恒久,唯美者恒强。
修武以美学开时代之先,在全国首家提出党建美学,并由党建美学延伸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造了一个自然风光美、经济发展美、人民生活美的美修武,担当起探索县域美学的时代责任。假以时日,修武的一小步,必将成为中国县域美学探索的一大步。
当下有为,出彩可期!
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范燕彬)大山深处废弃20年的山村学校蝶变精品民宿——云上的院子,乡愁在这里看得见摸得到;古老的郇封镇后雁门村叠加高科技“无中生有”,一朵“云台冰菊”开出一个集怀药种植加工、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冰菊小镇……修武县用美学升华新发展理念,驱动“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将美学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入美学,旅游书写新传奇。在美学的指引下,曾经一飞冲天的云台山二次创业,山门广场“由灰变绿”,景观大道装点一新,紫藤长廊让游客恍若置身幻境,低空飞行游从上帝视角发现云台之美,郑云高速云台山站首创“景点式”收费站,夏季英雄大会再创一个黄金周,云溪夜游、球幕电影、云栖小吃城给游客带来极致体验。
融入美学,城市释放新魅力。修武县正在用美学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谋划实施投资180亿元的19大类54个城建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城区面貌“一年大突破,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
升级改造后的丰收路和竹林大道繁绿点缀、笔直宽阔,犹如两条横空出世的巨龙,托起古城腾飞之翼;60多条背街小巷硬化、亮化、美化,群众“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生活更加舒心;实施运粮河生态改造,做好“以水润城”文章,官驿湖、胜果寺广场、古船起航、文化长廊、云台印象等运河美景即将呈现,一个布局更加科学、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越来越强的魅力新城初见雏形。
融入美学,基层党建更具吸引力。修武县在全国率先将党建美学理念引入基层党建,村级阵地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党建美学制度在修武不断拓展延伸,实施家长、企业家、基层干部三大暖心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标准化工作,匠心设计“榫卯”党建品牌标志形象,建设黑岩村、韩庄村、河湾村三个党建美学试点,将党员行为礼仪化,党员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阵地建设美学、党员行为美学、组织生活美学三个方面,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荣誉感。
融入美学,乡村迸发新活力。在深山区,挖掘传统村落美学价值,“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原生态的田园生活引来游人如织,一斗水、平顶窑村等昔日的贫困山村成功摘帽,云上的院子、半山云窑等一批精品民宿项目带动山区发展。在浅山区,用美学升级旅游服务,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乡村与景区形成良性互动,岸上村、古洞窑村建立了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昔日贫困村变身旅游服务专业村。在平原区,以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七贤镇韩庄村用美学提升村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等国字号荣誉。后雁门村坚持以美学眼光培育壮大产业,冰菊小镇成为修武全域旅游的亮点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融入美学,文化自信底气更足。3000多年的厚重历史因为美学焕发生机,产生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被赋予竹林七贤精神的卡通IP云台“小七”,将原本久远晦涩的历史生动化、形象化,拉近现代人与竹林七贤的心理距离,用故事营销倒逼产业升级,用文创赚到了“品牌钱”。以中原唐韵文化为底蕴的云台古镇,将历史、山水、艺术和科技相交融,美学再现盛唐文化生活画卷,打造出高铁经济带的旅游增长极。“云豆豆”“云栖”“云宿”等一批冠以“云”字号的文化IP,正在积蓄更为强大的文化能量。
融入美学,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修武城区因美升级,城区变景区。融入美学的各类社会服务更加细腻真诚,实施“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改革,高标准建设市民服务中心,426项政务服务清单向社会公布;家长、企业家、干部三大“暖心工程”,辐射了最大层面的社会群体,擦亮了暖心服务的金字招牌,社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美学融入修武发展的方方面面,凝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今年上半年,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3%,位居六县(市)第二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位居六县(市)第二位。今年1~7月份累计接待游客608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