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立足全局,方可成于一域;成于一域,方可立身全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省委把“四个着力”重大要求作为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市委围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的工作思路。
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修武信念坚定,奋勇争先。近年来,围绕以民心导向推动产业强县建设,修武县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多项重点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7年,修武县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二,创近年来最好成绩,正全力向着“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中原养生地核心区、中原三产融合示范县”目标冲刺。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继往开来的智慧、奋发有为的力量。出重彩、更精彩,是用一个个出彩汇聚成的“多彩”,是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成的“浓彩”。修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质量发展一往无前。
纲举目张 成效明显
近年来,修武县探索建立了民心导向党建六项制度,特别是基层干部暖心、企业家暖心、家长暖心三大党建“暖心工程”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在全国率先将党建美学理念引入基层党建,使村级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省的试点县;建立完善干部鼓励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通过追责处理公开透明、套开会议节约基层干部往返时间等具体举措,营造了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通过高质量的党建,修武党群干群团结一心,关系更加密切融洽,各级党组织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赖。
深化“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战略,聘请德国罗兰贝格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
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强力推进县城提质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为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一区两园”发展平台;建设金云路、东虎路,着力打造民宿产业圈;围绕修武高铁新城片区,谋划旅游集聚区,努力实现辐射全省的旅游集聚效应。
专业化推动产业攻坚,分领域、分产业,广泛搜集、认真研究成功经验和集群案例,探索产业发展隐蔽规律,培养了一批懂产业、抓产业、做产业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通过扎实有效的产业攻坚,传统产业得到提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云台山夏季英雄大会、云阶康养小镇、云上的院子、云台小七、云台冰菊等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开辟了“旅游+”的多个新模式。工业加速向智能化、集群化转型,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粮食高产连创全国新纪录。修武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
突出重点 持续发力
该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的关键。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和社会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决策能力、应急能力。在脱贫攻坚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起来,落实好“四个一”工作机制、五级责任体系等好经验、好做法,加快探索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等新模式,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9个贫困村、1500人脱贫任务。在污染防治上,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各类污染源管控,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层次产业体系。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业。一是抓机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经济发展新思想、新战略、新动能的重要论述,抢抓国家新经济政策释放的红利,全面落实市委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技术为重点,构建具有全省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的重大要求,加快打造符合修武实际、体现修武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极,搭上新经济发展的时代快车。二是抓重点。在重点方向上,围绕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和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力;在重点布局上,加快云台山景区、民宿产业带、高铁新城片区、“一区两园”等平台载体建设;在重点项目上,突出抓好云阶康养小镇、云台古镇、当阳峪绞胎瓷小镇、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元宝山开发等核心项目,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三是抓提升。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延链补链、内引外联等措施,帮助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一套分包领导班子、一套融合新经济的策略、一位相关产业领域的高人导师和一个不断微调进化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着力打造宜居县城,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围绕景城融合总战略,一是抓好现有项目推进。紧盯“一年大突破、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的建设目标,实施好总投资180亿元的19大类54个城建重点项目,突出质量与总量兼顾、速度与效益并举,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让群众受益。二是抓好城市业态布局。以运粮河生态改造、高铁新城片区建设等为载体,统筹推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丰富功能业态。三是抓好精细化管理。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城市问题做起、管起、严起,对于占道经营、环境治理反弹等突出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智能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聚力聚焦乡村振兴,探索高效率建设模式。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总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方面,突出示范引领。探索打造有特色、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和发展样板,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在深山区,以西村乡金陵坡村为样板,借助山区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民宿带动模式;在浅山区,以云台山镇岸上村为样板,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积极探索景区带动模式;在平原区,以郇封镇后雁门村为样板,着眼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公司化经营带动模式;在党建基础较好地区,以七贤镇韩庄村为样板,打造党建美学试点,积极探索党支部带动模式等。另一方面,强化基础支撑。不断强化产业、环境、人才、文化四大支撑,借力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繁荣农村文化,树立文明乡风,进一步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优化提升环境动能,助力高水平开放创新。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能。在科技上,加强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引导光子创客基地发展,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在金融上,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重点加快云台山景区上市步伐,引导本土企业到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和定向融资。在人才上,落实“1+6”人才引进政策,依托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和院士经济品牌,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协调联动。在改革上,深化“放管服”、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不折不扣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着力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处置等重点工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高标准民生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是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将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民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跟踪问效民生项目。大力推进教育水平提升、医疗资源调整等重点民生幸福工程,加强督导考核,定期通报进度,确保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兑现承诺。三是着力破解民生难题。抓住县人民医院老址改造建设县人民医院分院、韩愈小学建成投入使用的契机,高质量解决城区北部群众就医、就学难题;开工建设9年一贯制天阶学校,高标准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本报记者 王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