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扶贫办主任常占利是市劳动模范,在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着一个原则:劳模扶贫不仅要持续有效、精准发力,而且要脚踏实地、投入真情实感。
马村区有许多村位置偏僻,为了切实搞好扶贫工作,常占利经过多次入户调查,建立了扶贫“两下一上”工作机制,他积极协调该区民政、住建、人社、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将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扶贫政策反馈到各街道,各街道对照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一一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并将贫困户享受政策有出入的情况统一汇总上报各相关部门,各部门针对各街道反馈的贫困户享受政策情况名单,进一步核实,最终反馈给街道和贫困户。通过“两下一上”的3次有效对接,有效保障了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
常占利清楚,要帮助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必须从根子上实行产业扶贫。因此,他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渠道,形成了“农业园区扶贫、光伏发电扶贫、扶贫车间扶贫”3种模式。在农业园区扶贫模式上,通过他的努力,该区扶贫办依托中科田园和华盛绿能2家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贫困群众的租金和务工收入,目前已吸纳6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在光伏发电扶贫模式上,他经过多方协调,该区投资522.8万元,在40个村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带动938户实现稳定收益;在扶贫车间模式上,通过在乡村建立扶贫车间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建立扶贫车间2个,安排贫困户、残疾人就业30余人,月工资1800元左右。同时,他还组织辖区18家企业与18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捐赠资金、吸纳就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形式,助推贫困村脱贫致富。常占利积极推动社会帮扶,开展“情系困难群众、助力脱贫攻坚”慈善募捐活动,筹建“爱心驿站”,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募捐资金75万元,建设了5个“爱心驿站”。
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区扶贫办的同志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如华盛绿能农业园区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占地2600亩,建设农业设施大棚300余座,棚顶发电,棚下种植蔬菜,吸纳周边贫困户30余人就业,10户贫困户承包蔬菜大棚10余座。中科田园农业公司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扶贫模式,由农业公司对周边贫困户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耕种怀药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收,带动9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200余亩,每亩每季增收约3000元。同时,积极探索贫困户就业创业激励新办法,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能提供就业协议或收入证明的,均给予其每年一次性交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