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怀川人物丨邮政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
市邮政分公司全面加强品牌建设
邮政普服新标准“新”在哪里?
《国际老年人日》纪念邮票发行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力量
——记省社科联驻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第一书记马应福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魏晋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马应福(左)帮村民装小麦。 文 胜 摄
 
   

  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元节,是祭祀先祖、缅怀先人的日子。这天,也是省社科联驻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第一书记马应福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本该去给母亲上坟的马应福,因为要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举行一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放弃了回老家信阳市固始县祭奠母亲。

  2017年9月5日(农历七月十五)上午,马应福和中水寨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文化舞台建设事宜,并把草图和预算报送到乡里。16时许,正准备去走访贫困户的马应福接到家人从郑州打来的电话,92岁的老母亲在医院辞世。

  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马应福强忍悲痛赶到郑州,和兄妹共同商量置办母亲的后事。

  令村里的干部惊讶的是,9月8日,安葬过母亲的当天傍晚,马应福就又从固始赶回中水寨村。“当时,正面临脱贫攻坚检查,贫困户家中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我不能为了办家中事而耽误了村里的工作。”马应福说。

  和记者谈及这件事,与马应福相处一年多的中水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国省说:“都说母子情深,马书记和俺村干部群众的感情胜似母子情。”

  270余期工作简报记录扶贫心路历程

  坚持记日志,是马应福多年的好习惯。2017年6月9日驻村后,他依然保持这个好习惯。

  中水寨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642户2559人,贫困户132户528人。驻村伊始,马应福白天入户走访调查,晚上对收集的各类问题和村情民意进行梳理总结。

  在马应福的驻村办公室兼休息室内,摆放着一摞厚厚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探索与思考(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脱贫攻坚简报),这270余期共计40余万字、4000余幅照片的简报,详细地记录了中水寨村脱贫的艰辛过程以及马应福呕心沥血帮助中水寨村村民摆脱贫困的心路历程。

  在第4期简报中,他写着:检查督导是落实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一切应付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都不可取,只有按照党和国家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想方设法帮贫困户树立信心,积极有为,不断提高收入,才能推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第9期简报中,他写着:虽说填写贫困户档卡资料很辛苦,但有收获,通过反复多遍审核、识别、更正,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更熟悉、更了解,在走访帮扶中,就有一种亲近感。

  在第104期简报中,他写了《农村“两委”换届探索与思考》的文章;第150期简报中,他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的文章;第210期简报中,他写了关于解决某园区拖欠中水寨村18户村民劳务费的申请;第251期到254期,记录着他为村民分麦子的情况。

  在马应福的带领下,中水寨村以党支部为龙头,有效统筹驻村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10多项,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体党员与村干部“我能行”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党员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高,中水寨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6月份以来,中水寨村大力推进通水、通气、通路灯工程进度,修建道路12条、排水沟8条。组织技能培训、企业招聘会,解决4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关心村小学建设,帮扶小学生学习诗词和书法。修建文化广场,开展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发挥网络商城作用,发展村文化产业、租赁业、运输业、种植业等8种业态。目前,全村贫困户锐减至17户59人,争取今年年底实现全村脱贫。

  去年,中水寨村被武陟县委表彰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村”;今年,马应福分别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焦作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焦作市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历尽艰辛为19名村民讨回血汗钱

  8月24日,中水寨村马明生、马小红、吴秋来等19名村民将印有“群众的贴心人 村民的好书记”12个烫金大字的锦旗送到马应福的手中,感谢他历尽艰辛为19名村民讨回血汗钱。

  今年6月6日,马明生等人找到马应福,诉说他们18户19个人去年在附近一农业园区干活,虽多次催要,但园区负责人至今不兑付88200元工资的情况,请马应福帮忙。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马应福一边安抚村民要合理、合法、合规地讨要工钱,一边抓紧与园区负责人联系。

  为了协调农业园区欠中水寨村村民工钱,马应福开车载着马明生等人跑县里、乡里十几趟,打了无数次电话给园区负责人,咨询司法劳动部门人员,并与嘉应观乡主要负责人和马明生等人达成一致意见,协调用园区存放在院内的小麦充抵村民工钱。

  其间,马应福与园区负责人面对面沟通20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安抚马明生等人,避免他们围攻管理人员、堵门、强行到园区拉麦子等。

  经过两个多月奔波,园区负责人终于同意用存放在院内的小麦冲抵马明生等人的工钱。通过有礼、有利、有节的沟通,8月15日,园区负责人以20500公斤小麦,每公斤3.1元的价格充抵他们的工钱,另支付现金8000元,共支付工钱71554元,还有16646元未支付,但园区负责人已签字予以确认。

  其中,园区欠贫困户吴秋来爱人包春香2940元,马应福在征求大家同意的基础上,一次性把她的工钱全部解决。吴秋来说:“要了一年多的工钱,一直都没有着落,我们已失去了信心,没想到马书记对俺的求助这么上心,脚崴了拄着拐杖仍在奔波,还一次性把我俩的工钱全部结清了,真是为群众做主、为村民办事的好书记。”

  产业扶贫精神扶贫文化扶贫一起抓

  驻村以来,马应福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推动中水寨村脱贫攻坚工作与本村村情和村民需求相结合,在中水寨村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贡献奖”“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卫生标兵户”评选表彰活动,“立家训 树家风”好家训征集送牌送书活动,“写家训 画家风”书画展览捐赠活动,“中水寨村戏剧周”活动,“光伏产业脱贫攻坚项目”活动等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活动,极大地提振了中水寨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尤其是今年年初的戏剧周期间,在马应福的积极推荐下,下乡义演的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现场收本村酷爱戏曲的15岁脑瘫儿苗凯富为徒,并资助苗凯富10万元看病、学习,帮助苗凯富实现人生梦想的感人场面被村民广为传颂。

  5月15日,马应福协调龙源期刊网总编辑穆广菊,为中水寨村捐赠了价值6万余元的数字图书馆,其内容涵盖1万多种图书、杂志,可以通过云借阅,实现免费阅读。

  为了更加贴近群众需要,马应福又与龙源期刊网技术人员沟通,增加了“三农”图书、杂志和咨询内容,增加了党建方面的内容和视频,增加了县乡工作动态、一村一品和中水寨村情等。龙源期刊网通过网络终端平台,为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农民朋友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智能手机下载云借阅,实现免费阅读。

  除编写270余期工作简报外,马应福还组织编写了《立家训 树家风》古今名人故事读本,申报立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研究”,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理论和精神文化支撑。同时,他还在村里组织成立了河南博之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博之轩文化艺术协会,发展河南省直书法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10名,摄影家协会会员5名,其中6名会员两次参加河南省级书法展览,中水寨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人物简介

  马应福,省社科联《人生与伴侣》杂志社总编辑、高级政工师、博士,兼河南省直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大连陆军学院排长、参谋,武警郑州指挥学校教导员等职。2003年转业到河南省委宣传部任文艺处主任干事,2006年8月任河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2009年至2011年挂职安阳市汤阴县委常委、副县长,2015年2月任省社科联《人生与伴侣》杂志社总编辑,2017年5月任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驻村第一书记。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