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午,还没到上班时间,但在市第二十中学各年级组的办公室里,不少教师已早早到岗,有的在认真备课,有的在批改作业。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学校已是常态化。”该校校长韩建州告诉记者,教师们上班从不“按时按点”,他们总是披星戴月、挑灯夜战,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清晨微光中,传来教师呼唤门岗师傅开门的声音;沉沉暮色里,办公室有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身影……
正是这样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带出了一批批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三尺讲台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年来,在解放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该校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中招成绩屡创佳绩。今年中招时,该校60名学生升入焦作一中,183名学生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级示范性高中以上录取比率达69%,成为解放教育的一面旗帜。
搭建学习平台
促进教师成长
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除与自身的孜孜以求息息相关外,更离不开名师的传帮带与多元化的成长环境。为此,该校每学期都组织各学科组老师参加全国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研讨会,通过与业界知名专家的零距离接触,学习吸收国内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师们的专业能力。
“这样的高端研讨会不仅开阔了视野,让我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回来后都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该校副校长王玲勤说,学校还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省内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并要求教师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路回,将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变成自己的教学行动。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常态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2007年11月,该校被解放区教育局确定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重点科研基地后,组建了专门的科研小组,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讨论诱思理论,并多次邀请创始人陕西师大教师张熊飞到校讲课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探讨活动,并因地制宜,建立了“一课两上三研讨”的教学模式。
何为“一课两上三研讨”?王玲勤介绍,一节新课,由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后开始第一次上课,这节课称为探索课,备课组集体听课,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反馈信息,上课教师梳理出现的问题,并和大家开展讨论,逐一解决。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流程进行修改和充实后,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进行第二次上课,课后进行第三次讨论。参与研讨的教师们对课程不同的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流,最终结出集体智慧的成果。
用爱心与智慧
引领学生成长
“前段时间杨阿力回来了,还专门到学校看了自己的老师。”说起这名从该校走出去的中国男篮国青队队长,韩建州满脸微笑。原来,初中时的杨阿力就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篮球天赋,并在校外接受专业训练。为不耽误他的学习,任课老师都抽时间为他补课,保证了杨阿力的文化课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上游。
这样在人生道路上收获精彩的学生在该校屡见不鲜。2010年,该校迎来了一名偏科十分严重的学生,他除了数理化其他科目几乎很难及格。教师们考虑到这个孩子对数理化特有的天赋,在鼓励他努力钻研数理化的同时,帮助他提升文科成绩。最终,这名学生顺利升入焦作市外国语中学,并在高中时夺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赛一等奖。如今,他已被保送北京大学。
近年来,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走上了讲台,他们继承了老教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展现出勇争一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成为该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在解放区组织的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中,该校涌现出一批师德楷模。如今,蓬勃发展的市第二十中学,正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学生向往的一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