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各单位问题整改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公示
全市侨联系统召开专题会议 学习贯彻第十次全国侨代会和市两会精神
四城联创红黑榜
贫困户争“星”摘“帽”
以标准化建设诠释高质量党建
市委党校秋季主体班 在武陟县开展现场教学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各单位问题整改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公示
(十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一、市移民安置局

  (一)问题整改情况

  1.移民后扶项目数量多、规模小,从筛选、评审、招标、竣工验收到结算审计,环节多、过程长,项目实施效率不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市移民部门提前介入项目筛选、评审等环节,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三是加强协调,强化督导,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资金支付力度。

  整改效果:后期扶持项目实施进度明显加快。目前,续建、在建项目资金达2785万元,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25个,投资1740万元。

  2.机关干部学习自觉性不强,对新知识学习不够,而移民后扶及征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他们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制订下发了《全市移民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二是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体学习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三是通过以会代训、学习交流等方式,加强移民征迁业务、项目建设等专业知识学习,着力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整改效果:一是干部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二是更加注重业务学习,坚持学用结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移民征迁工作顺利开展。

  3.人员年龄老化,进取精神弱化。思想上求稳多、求进少,工作上创新不够、缺乏激情。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二是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细化任务,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三是扎实开展“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创新”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推动移民工作创新发展。

  整改效果:一是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普遍增强,在工作多、人员少的情况下,有的干部身兼数职,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二是移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黄沁河防洪工程征迁安置规范有序,进展顺利,多次受到省河务部门的肯定。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做好小浪底水库移民人口年度核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直补资金。

  完成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组织完成了32个村移民人口年度核定工作,共核定直补45626人,按时足额发放直补资金2737.56万元,发放率达100%。

  2.做好小浪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完成情况: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移民村基础设施项目43个,总投资1257万元,主要涉及道路、饮水、排水、文化中心等。二是扶持发展移民产业。今年年初以来,先后投资1528.42万元,重点扶持相关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及蔬菜种植等项目。三是移民扶贫工作。上半年投入59.2万元,帮助136户贫困移民对房屋、庭院进行全面整治,改善了人居环境。

  3.做好沁河防洪工程征迁工作,确保防洪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完成情况:一是做好征迁收尾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共征收征用土地64.53亩,复耕移交土地244.11亩。二是做好专业项目复建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已完成65个复建项目的设计变更、审查和批复工作。三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征迁资金安全。

  4.认真做好水库移民和黄沁河防洪工程征迁稳定工作。

  完成情况:一是组织开展了移民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抓早抓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等问题。二是畅通信访渠道,落实领导接访制度。三是严格执行政策,规范程序,阳光征迁,维护征迁群众合法利益。今年年初以来,水库移民和征迁群众没有发生赴市以上信访案件,目前无信访积案。

  二、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整改情况

  1.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具体表现为:院企合作不深入,科技服务不够精准到位。

  整改措施:围绕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院企合作,研究推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新技术”发展举措。

  整改效果:制订《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全会精神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方案》,指导服务十大农业科技企业,开展“四大提升”计划行动: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计划行动,形成优势特色农业新产业;实施先进技术集成提升计划行动,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实施农业科技服务提升计划行动,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创新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不适应农业新经济发展需要。

  整改措施: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推广集成技术,探索乡村振兴科学发展路径,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改效果:主持开展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调研,受到市委表彰。获首届焦作市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受到市政府表彰。承担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专项,居全省领先水平。重点建设10个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6个入选全市优秀示范基地。选育省审新品种1个,申请国家农业部品种登记新品种1个,参加省级试验新品系5个。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50多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165人。

  3.科技人员下乡指导生产实践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为:部门之间工作质效不平衡,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结合不紧密。

  整改措施:围绕全市乡村振兴,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制定《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各部门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和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

  整改效果: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精准服务。建立作物育种、有机蔬菜、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园,建立“四优四化、绿色增效、双优双高、三种三收、四优四高”技术示范基地2800亩。建设农业“技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技术信息300余条。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升计划行动。

  完成情况:主持《焦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获首届焦作市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重点建设温县鑫合农庄等10个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其中6个被评为全市优秀示范企业(园区、基地),2个被评为示范园区(基地)。

  2.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计划行动。

  完成情况:主持《关于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获全市优秀调研报告,受到市委表彰。主持选育桑葚新品种“紫魅1号”,通过省审。主持选育“焦花1号”花生,已向国家农业部申请品种登记。主持选育玉米新品系1个,院企合作选育粮食作物新品系4个,参加省级试验。承担省小麦、玉米、水稻联合区试及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试验,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实施先进技术集成提升计划行动。

  完成情况:承担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专项,建立示范基地1860亩,示范成效显著,在今年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小麦平均亩产达600.95公斤,百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621.6公斤,是今年全省“四优四化”小麦专项最好成绩。开展先进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四优四化、绿色增效、双优双高、三种三收、四优四高”示范基地940亩,取得良好示范效果。开展葡萄限根栽培技术示范,居全省领先水平。新开展果树盆景栽培技术研究,引进果树新品种9个、蔬菜新品种21个、红薯新品种5个、示范种苗15万株。

  4.实施农业科技服务提升计划行动。

  完成情况:针对今年异常天气频繁出现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农业科技流动大学”开展青年科技筑梦之旅活动、科技专家农村定点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邀请省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建立科技服务工作站100个,在《焦作日报》发布生产指导意见,有效降低异常天气的不利影响。上报市委、市政府、活动办信息15条,被采用7条。

  5.提出并启动中医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完成情况:加入国际中医农业联盟,在我省率先提出并启动中医农业研究与应用。为解决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农药化肥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弘扬中医文化,运用中医原理、辨证施治、整体系统观点,集聚世界现代、传统、生态农业精华;集成土壤修复、土壤处理、土壤提质、健壮生长、物理防治、绿色收储、标志管理、复合电商系统配套8项技术,为我市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开辟具有焦作特色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健康农业。开展“四大怀药”、蔬菜水果中医农业研究与应用,促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升级。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