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丽娜 通讯员赵春营)10月12日,记者在孟州市槐树乡汤王庙村村民赵立有的石榴园里看到,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不少游客在自由采摘,享受丰收的乐趣。“自从获孟线开通后,来俺石榴园观光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这几亩石榴根本不愁卖!”赵立有高兴地说。
如今,在孟州市获孟线两侧分布的像赵立有家这样的采摘果园、旅游观光、农家体验等项目有15个,“四好农村路”已成为沿线群众的致富路。
近年来,孟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建设、快速推进、强化管养、一体运营”的工作思路,在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上全面发力。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83公里,其中县道184公里、乡道173公里、村道526公里。2017年,孟州市被评为河南省首批7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之一。
“我们把‘四好农村路’创建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村公路+’文章,努力将孟州农村公路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力争早日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孟州市委书记卢和平说。
严把规划、责任、质量关,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孟州围绕“改造破损路、接通断头路、修缮危旧桥、联片齐推进、形成大环线”的发展思路,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农村公路提升进行总体规划,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地域特点,着力打造了岭区、滩区、平原3条农村公路循环线。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先后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09个。成立了孟州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孟州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小组把关”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
健全管护、投入、考核三个体制,全面管护好农村公路。按照建养并重、养护为先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体制,探索实行路长制,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管理模式。目前,该市有专业养护人员110人,群众护路员300余人,经常性养护路段达680公里,占农村公路的80%以上。两年来,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了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了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防护设施;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两个电子超限监测站,实现了不停车检测和科技治超。
按照“431”的奖励政策(即县道每公里每月补助400元、乡道300元、村道100元),对养护人员工作成效实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调动养护人员的积极性。
完善三个网络,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该市以河南省首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市)建设为契机,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购置新能源客车62辆,开通城乡线路15条,实现了该市所有行政村两公里范围内通客车。加快推进河南省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围绕孟州产业布局、乡村游以及脱贫攻坚提升道路服务能力,新修获孟线、东全线等多条产业路,优先安排农村公路项目,该市24个贫困村均实现了村道与临近路网无缝衔接、客运线路全到村。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考核、资金拨付、道路管护等工作机制,努力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探新路、创经验、当标兵。”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