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第二次对这一重要党内法规进行修订。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新型违纪行为,新条例增写了不少条款,进一步扎紧依规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这些新增“负面清单”,给党员干部划出了行为红线。其中,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一条“负面清单”给党员领导干部在家风建设方面划出了红线。
家风连着党风民风。新条例的明确规定向党员干部发出警示,应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膝下儿女成为贪腐导火索,防止被身边人“拉下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
习近平与他的父亲习仲勋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2001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88岁生日。当时家人为习仲勋举办寿宴,唯有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于是,习近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既充满了对父亲生日的祝福,也有不能亲临父亲身旁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父亲人格与品德、胸怀与作风、信仰与追求的崇敬之情,表达了将父亲的好作风、好家风世代相传,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投身于人民的坚定决心。习仲勋曾对习近平说:“近平,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在父亲的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更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铺垫了中国家风的鲜明底色,成为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广大党员正家风、清党风,带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今天我们谈论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建设是作风涵养之要。家风并不属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属“自管”的私事。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家风与作风犹如并蒂之花,互相映衬、相映生辉。领导干部手执权力重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同小可,自当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焦裕禄的家风,是焦裕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不久的一天,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焦国庆没有买票就到剧院看了一场戏。得知儿子没买票,焦裕禄大为生气,对儿子说:“你不买票去看戏,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岂不是乱了套?”焦裕禄第二天带着焦国庆去剧院认错,并补上了两毛钱的戏票款。这一去,焦裕禄发现了新问题,原来剧院一直把前三排的座位空着不卖票,说是留给县里领导的,其中第三排最中间的位置就是留给他的。这件事让焦裕禄很吃惊,他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就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以剧院的事为例,举一反三,制定了《干部十不准》,包括不准用国家和集体的粮款以及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不准送戏票;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等等。《干部十不准》中的每一个“不准”,都是对领导干部特权思想的约束和批评。焦裕禄从匡正家风,到带领干部树立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处处体现着他对党的宗旨的切实践行。
杨善洲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其崇高精神不仅体现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等方面,也同样体现在他立业、治家、处世的优良家风上。杨善洲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他的小女儿即将分娩,妻子要来看看,借用了林场公车一次,人一到家,他就付了376元路费;小姨子家盖房子需要木料,他要求必须申请砍伐证,砍伐时超出批准范围被罚款1500元,也得老老实实交钱。杨善洲说:“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有为党为人民。”
可惜这样的家规家风,并非家家都有。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上演“全家腐”;周本顺家风败坏,对亲属放任纵容……一些领导干部最终“祸起萧墙”,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一个个腐败案例的“夫妻档”“父子兵”“全家腐”,透视出家风的重要性。苏荣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据统计,中央纪委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中,约四成与其家庭成员有关。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家风不正导致全家沦陷,教训何其深刻。
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目前,我市各单位都在开展“廉洁从家出发”活动,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把家风建设放在心上,带头发扬光大廉洁家风。要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格局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以拒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定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家人和社会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