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5日上午,博爱县举行2018年度“孝悌之星”表彰大会,共同见证道德和模范的力量,弘扬道德和模范精神。该县县委副书记张红卫,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于三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海霞,副县长丁艾香,县政协副主席李立勇出席表彰大会。
会上,张红卫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108位“孝悌之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他说,近年来,博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博爱人”“身边的榜样”等一系列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诸如杨应芬、赵登太、王成俭等看得见、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先进模范。这些来自各行业的先进典型,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树立新时期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博爱县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红卫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汲取榜样力量,学习“孝悌之星”孝老爱亲、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倡导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张红卫希望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要积极参与,在制度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关爱“孝悌之星”,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弘扬敬老美德,让“博爱有爱、全民慈善”的博爱名片更加光彩夺目,为谱写博爱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据介绍,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敬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孝老人、倡孝德的良好道德风尚,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该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2018年“孝悌之星”评选活动。各乡镇(街道)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推荐、评审公示等程序,经综合评定,共评选产生108位“孝悌之星”。
他们中间有无怨无悔侍奉患病妈妈10年的好女儿史丽霞。母亲在10年前患了脑血栓,父亲70多岁年老多病生活勉强能自理,两个女儿还小,生活的重担压在史丽霞和她爱人的肩上,而她并没有被生活所屈服,白天在废品站拣废品,下班回到家里,每天都给妈妈洗脚、洗衣服、做饭,妈妈想吃啥她就做啥,精心照顾、百般呵护。2013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中午,妈妈又犯病,在住院期间吃喝拉撒全包在她身上。从此,妈妈日常起居就不太方便,夏天天气炎热,每次下班回家,她都给妈妈擦洗身体、端屎端尿、嘘寒问暖,街坊邻居都夸史丽霞是个好姑娘。史丽霞没有惊天动人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史丽霞在侍奉妈妈的岁月里,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
有人人夸赞的好丈夫孙永利。2006年,孙永利的妻子李玉莲突发脑梗,两个孩子还小。在住院期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端屎端尿、喂吃喂喝,住院的一个多月他瘦了十几斤,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妻子虽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语言能力、自理能力,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他没有嫌弃妻子,像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样照顾妻子,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两个小时为妻子翻一次身,身上从没有生过褥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妻子病情一天天好转,现在会坐、会笑,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村里人都夸他是个好丈夫。
有全心全意照料公婆的好儿媳侯玉。2003年,侯玉的公公得了胃癌,手术后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她天天伺候。那时,侯玉婆婆身体还行,两个人还能互相帮衬着,日子也算过得去。2009年,侯玉婆婆被确诊为食道癌,手术后也卧病在床。侯玉天天熬汤喂药,一日三餐,喂吃喂喝、端屎端尿、擦身擦脚,不厌其烦,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抱怨和放弃。为了让两个老人开心些,她经常陪他们聊天,亲戚朋友过来探望,婆婆总是说,俺玉真孝顺,照顾得比我亲闺女还好……
108位“孝悌之星”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的行为令人尊敬。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百姓认同、社会崇尚、时代呼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