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电影院票房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分期平台上电影票销量却逆势大涨,比平时翻了一番。近日,分期电商平台发布的这份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很不解,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了,三四十元的电影票也有必要分期付?关键是付利息、服务费不划算。
(据《扬子晚报》)
一位24岁的白领这样解释:“以前9.9元、19.9元就可以看一场电影,现在至少三四十元,好贵,分期顿时就觉得毫无压力。”国庆假期,她看了电影《无双》,官方售价42元,在分期乐平台选择分12期购买,每期月供4.02元,一共花销约48元。
显然,问题还是在于票价,让即使是白领的观众也感到了压力。对此,导演陆川曾表示,中国现在的电影票价太高,已经超过了美国。也因此,现在的电影,基本上已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即使按“比较正常”的一张电影票三四十元计算,一个三口之家看一场电影要花费100元左右,这对于工薪阶层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票价的畸高,据称是因为“过多的资金被消耗在了演员的片酬上”,而不切实际地攀比好莱坞大片,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投入甚巨,动辄就是上亿甚至数亿元,因此,必然地推高了票价,乃至票价居高不下。
无论是追求明星效应,还是所谓的大制作,本来就是电影拍摄的一个误区。明星不是一部片子上座率的保证,而所谓的大片,也并非是指制作成本高。而现在,似乎明星就意味着片子质量,而大片就是以场面恢宏并因此投入的巨额来显示。
电影作为大众艺术,首先要让大众看得起。既是一种艺术,说到底,也应源于生活、追求真实,如果是这样,电影不可能总是成为烧钱的游戏。实际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却以朴素的表演打动人心,让人经久难忘,而许多小制作的片子,并非就不是思想艺术意义上的大片。
国产片毕竟主要是拍给国人看的,而让国人看得起,应是国产片的题中之义。而另一方面,也只有电影票价与中国目前的收入水平同步,才可倒逼更多的电影人更着重于质量和品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明星和大片效应,以至让区区几十元的电影票,即使白领也要分期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