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陟县龙源路维修工程施工现场,一列黄色的“列车”缓缓而行。“列车”的前面,柏油路面龟裂、破损严重,但“列车”开过后,“魔法”般留下一条崭新的黝黑沥青车道,让围观的群众啧啧称奇。
这列“神奇列车”由三台加热车、一台加热翻松车、一台加热复拌车及一台摊铺机、两台压路机组成,是由焦作市领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引进的维修道路利器。这套机组是鞍山森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采用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此项技术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据悉,这也是我市在道路维修中首次采用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新工艺。
“一遍成”施工,效率大大提升。一般而言,我国目前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是“开膛破肚”式维修,产生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不仅造价高,维修时间还长。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道路养护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修整路面时大量的旧沥青被浪费的现象出现。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是一项有利于环境同时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龙源路位于武陟县城内,车流量大,如果封闭施工势必会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武陟县公路局局长张永红说,“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工序简单、工艺流程紧凑,施工效率优于铣刨摊铺的施工方法,转场灵活、施工速度快,十分适合龙源路的维修需求。”
何为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新工艺?据张永红介绍,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新工艺就是在对原有破旧沥青路面加工软化、翻松铣刨后,按照试验配比添加再生剂、温拌剂、新沥青及新混合料,经加热复拌后就地重铺,形成再生后的道路面层。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是将加热、翻松、添加再生剂、添加新集料、新旧料复拌、烘干、摊铺、整平、压实等功能有机集成,形成一个机群化的成套设备,实现道路养护施工的流水化作业,一次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将已经破损的沥青路面重新恢复到完好的原始状态,施工后的路面标高也与原有路面相同。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是一种集绿色养护和经济高效于一体的新型养护装备,是替代传统大中修养护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案之一,与传统工艺相比,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优势明显。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这列长度约100米的“魔法列车”缓缓驶过,前端破旧的沥青路面消失不见,而车队后呈现出一条黝黑平展的新路面,这一神奇的机组名为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围观的群众纷纷赞叹:“这真是一遍成啊!”
在现场负责技术指导的鞍山森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艳红说,这套机组铺设路面一次成型,平均每分钟向前推进约3米,道路压实后,仅需一小时降温,就可恢复通车,大大减轻道路通行压力。可以说,森远“时代再生列车”开启养护施工领域新阶段,为道路养护提供全新的施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铺筑施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沥青再生混合料铺筑技术充分利用现状沥青混合料,能够减少沥青路面翻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对环境的污染,节约砂石材料的用量,减少沥青路面对材料的需求量,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缓和建筑施工材料紧张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投资成本。100%废料利用,环保效益凸显。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的沥青路面,每年大中修及改扩建工程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路面材料,按照10年的大中修周期测算,我国沥青路面每年大中修养护和改扩建里程就会达到10万公里,产生废旧路面材料1亿立方米,约2.5亿吨,路面材料的废弃量非常巨大。
因此,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应用可变废为宝,符合我国当下的环保要求,形成一个循环的经济产业链,对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将旧沥青混合料全部循环利用,只需添加约10%比例的新沥青混合料,因此能够节省约90%的新料。另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还节约将旧料运走和新料运来发生的运输费用。经客户施工后测算,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比传统的“铣刨+重铺”养护方式可降低55%~73%的养护成本。就地热再生施工速度是传统维修方法的3倍以上,并且施工时不封闭交通,施工后很快通车,显著提升公路的利用效率。
采取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新工艺维修道路,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环保。赵艳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对以往采取的传统工艺,铣刨下来的旧料需全部拉走废弃,还会造成运输、堆放等污染。而该工艺可将原有路面材料100%再生利用,只需再添加约10%的新沥青料即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固体垃圾废料,原来破旧路面的沥青可完全利用,既不产生废料,又节约石料、沥青等成本,真正实现循环利用。
据悉,一组就地热再生重铺机组价值3000余万元,用该机组养护维修路面,若未形成规模作业,成本将比传统工艺稍高。那么,为何市领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仍要引进这样的工艺?张永红说,因为该工艺具有“快速、低碳、环保、循环、经济”五大优势,符合未来交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可极大地保护我们的蓝天绿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