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民生动力
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邮储银行焦作市分行 多形式开展“扶贫日”活动
保持敬民畏民的“紧张感”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敬民畏民的“紧张感”
□孔令晶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公元1079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湖州担任知州,短短几个月内,他的足迹就踏遍湖州的每一个角落。有一次,苏轼与种田能手蔡福见面时,蔡福紧张得如坐针毡,苏轼看上去也有些手足无措。蔡福壮起胆子问苏轼为何也会如此,苏轼回答:“我只懂诗文,见到种田高手怎能不紧张?”蔡福于是放松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不高傲,不自矜,带着“紧张感”,实心实意地与百姓交流,可以说,苏轼面对群众的那种手足无措的真诚,为当下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做群众工作要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是一种提醒。只有真正将百姓放在心间,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谦虚谨慎,认真解决群众诉求,才能踏实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发展史,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紧要关头,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时期,都是在团结群众、与群众真诚沟通、汇聚群众力量中走向胜利与辉煌的。纵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都是我们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带领群众接续奋斗的结果。

  融洽的干群关系是能够从群众中汲取力量的基础,而要实现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需要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与干部沟通,总是存在一种紧张、疑虑的心理,干部只有真诚相待,才能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基层的真实情况。当前,一些干部在与群众沟通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习惯发号施令,有的和群众没有共同话题,有的忽视群众的利益诉求,导致群众意见多,这些都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需要高度重视。

  对干部来说,要有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在与群众沟通时,多想想群众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不足。有些干部时常抱怨工作难开展,其实不能怪群众“不识抬举”,对官员动辄生怨,在许多时候,确实是因为官员冷漠、霸道在先,群众才激愤在后。

  要学会以人民为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只要把种子播在土地上,就能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结果。要多弯下身子向群众请教,多走到田间地头去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在鲜活生动的生产实践中,在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中,往往能找到苦思冥想而不解的问题的答案,从而抽丝剥茧,解开繁杂的矛盾扣子,透过问题的表象,找到关键症结所在。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做群众工作,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获得彼此的信任;只有时刻保持敬民畏民的“紧张感”,才能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块儿,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底。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