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加强,服用保健食品逐渐成为生活的新时尚。但你可知道,保健食品并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也不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包治百病、延年益寿”。近日,我市某医院收治的一位突发脑出血患者,用自己的健康揭穿了保健食品的神话。
事情是这样的。樊先生有高血压、糖尿病,没有退休前都是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血糖,身体状况还不错。去年年初,樊先生退休后,经常被邻居拉去听健康课,每次听课还能领鸡蛋、挂面等生活必需品,偶尔还会得到“名贵”产品进行试用。
最初,樊先生对商家讲座一笑了之,每天也正常吃药。慢慢地,樊先生认可商家的宣传,开始购买产品。他在吃产品的同时,不再吃降压药、降糖药。“是药三分毒。”樊先生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不久前,樊先生早晨起床感觉头晕,一头栽倒地上,不省人事。家人把他送到市某医院内四科,经检查确诊为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樊先生的命保住了,但成了植物人。
“患者至少有20年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是我们科室的老病号。患者的病情一直很稳定,这次之所以出现大面积脑出血,最直接原因是高血压引发的。”市某医院内四科主任黄某说。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家属称患者已经停药7个月时间。如果患者能够按时吃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黄某说:“像樊先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确实遇到不少。保健食品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神奇,人有病需要到正规医院看病、吃药,而不是听所谓的健康专家的话,光吃保健食品。”
数千元治疗心脏病的“药”、上千元一小瓶的营养液……这些价格昂贵的保健食品,经过商家的宣传,成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仙丹”。记者走访多位老人了解到,大多老人都吃2种以上的保健食品。接受采访的人群中,多数老人认为自己花高价购买的是治病的药品,而不是没有作用的保健食品。
记者从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的本质仍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一些不法商家常以老年朋友为对象,利用健康讲座、义诊、送温暖等方式,诱导老年朋友购买名不副实的、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
该工作人员说,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不是药品,更不能代替药品,切勿听信那些将保健食品说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宣传;二是保健食品不含有全面的营养素,因此不能代替一日三餐;三是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