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博爱:产业扶贫引“活水”
我市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宣传推介活动启动
稻谷飘香
民盟焦作市委召开 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我市外贸进出口增幅 重回两位数
中原内配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筑牢新时期保密工作“防火墙”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艺术空间 在德国揭牌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爱:产业扶贫引“活水”
本报记者 王 言 宁江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扶贫攻坚,强化“造血”功能,产业是支撑。近年来,博爱县突出“电商平台带动、主体联结带动、技能培训带动、集体经济带动”四大抓手,引来了产业扶贫“活水”。

  2017年,该县实施产业项目56个,使用资金937.77万元;2018年,编制实施产业项目45个,使用资金1246.61万元。在产业扶贫的推动下,该县23个贫困村初步达到村村有一个带贫产业,贫困户产业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带动4313户12980名贫困人口受益。2018年5月和7月,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先后在博爱县召开。

  电商引领,

  让产业扶贫多一条渠道

  博爱县是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京东、苏宁、淘宝、卖货郎等八大电商平台先后落户入驻,自建平台博爱人家网络服务覆盖绝大多数乡村。2017年,博爱县在脱贫任务较重的村建立了28个农村服务网点,提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等惠民服务,推进电商与贫困户、商户对接,有效扩宽增收渠道。

  电商产业培育。针对农村电商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需求,打造了怀姜食品、太行山货、清真食品等“博爱七贤”系列特色产品,持续壮大伊赛牛肉、道地怀姜等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电商公益仓储物流转运中心和太行山货交易中心,破解了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问题。

  电商营销助力脱贫。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着力提升农特产品质量,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满天星”溯源行动。相继与苏宁、博爱人家、卖货郎等电商平台合作,每年5月20日左右举办线上线下樱桃节,帮助贫困户网上销售,打造“富硒樱桃-初恋的味道”特色品牌。与苏宁易购、淘宝·特色中国合作,利用博爱人家、博爱馆等自建平台开展网上“山货节”营销,使山区贫困户尝到了电商发展的甜头。

  电商引领助力脱贫。引导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培育了“澡巾哥”“丸子姐”等一批扶贫“领头雁”,全县145家电商企业开展带贫工作,安排贫困人口就业874人。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村返乡青年黄火星,创建的佳怡家家居公司线上销售“懒人沙发”,他从“电商小白”变身“电商达人”,年销售从数十万元到700余万元,通过就业务工、委托加工、异地加工点、慈善捐助、联盟集群等形式,直接带动120余人脱贫增收。

  主体联结,

  让产业扶贫多一股合力

  博爱县确定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基地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贫困劳动力变产业工人,凝聚发展合力。

  “一村一品”风生水起。

  寨豁乡发展林果种植产业,成立小底村春冠樱桃专业合作社,打造玄坛庙冬桃品牌,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林果实现脱贫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寨豁乡共种植樱桃3000亩、冬桃800亩、连翘2000亩,带动148户贫困户受益。特别是通过举办樱桃节、“冬桃争霸赛”,扩大了品牌效应,催生了观光采摘经济,带动了山区林果业蓬勃发展。

  孝敬镇博爱源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亩,建成各类大棚350座,41户贫困户土地流转,24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5名贫困人口入园务工。目前,孝敬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有各类蔬菜大棚1.27万余座,有390户贫困户从事蔬菜种植,其中3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该镇成为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跻身“中国十大蔬菜之乡”。

  博爱天赐蔬菜种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有机农作物采摘,带动112户贫困户进行小麦、辣椒套种800余亩,年亩产量各500余公斤,创造经济效益5000余元,辐射带动周边6个合作社联盟经营。

  河南中绿御景草坪公司与金城乡南张茹村69户贫困户采取股份制合作形式,贫困户以150亩滩地及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销售,预计每年每户可增收1300余元。

  焦作市董兴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518亩,建设大棚100余座,300余名贫困农民通过在基地工作和发展自主种饲养增加收入。

  怀姜创客公社对贫困户姜农开展免费培训,免收窖藏费,且以保护价进行收购。目前,全县怀姜加工企业已有23家,怀姜制品在全国市场占据90%以上份额。

  技能培训,

  让产业扶贫多一个支撑

  博爱县以“培训+产业”实现“志智双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紧扣贫困户需求,因户施策实施“雨露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残疾人培训、电商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在创业技能、就业技能方面实现“双提升”。2018年以来,该县1045人接受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18人;为301名残疾人免费进行技术培训;1839人接受电商培训。

  寨豁乡的樱桃、冬桃种植户多,该县就开展微信营销培训,推行微信销售和自驾游采摘。孝敬镇蔬菜种植户多,该县就与“一亩田”合作开展网络营销培训,使贫困户从蔬菜种植户直接变成经纪人。许良镇竹编户多,该县就聘请河南浸云电商公司开展贫困户竹编技能培训,依托竹林资源,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赤松茸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各类培训和能人带动,该县打造了50多个特色村,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集体经济领跑,

  让产业扶贫多一个引擎

  博爱县作为河南省首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念好“土、农、公、活”四字诀,盘活集体经济发展“一盘棋”。

  “土”:鼓励和引导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折价入股,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孝敬镇齐村成立了兴齐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土地500余亩,开展高效秋粮种植和蔬菜种植等,2017年实现集体增收11万元。

  “农”:以绿色有机蔬菜和高产粮食种植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孝敬镇西王贺村发挥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新建10座半地下温棚,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8万元。

  “公”:将“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通过集体经济定期股权分红带领群众致富。2017年,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将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以股金分红的形式全部兑付给村民,全村106户贫困户每户领到730元分红金,其他230户非贫困户每户领到100元分红金。

  “活”:金城乡西碑村集中使用产业扶持资金40万元,建成半地下温室大棚3座、大型农业仓库1座;争取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40万元,建设半地下温室大棚10座,带动65人稳定就业,每户贫困户年获得800元收益分红。孝敬镇双庙村以“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利用产业扶持项目资金78万元,建成34座大拱棚、1个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带动全村贫困户增收。

  目前,全县已成立农业合作社550家、家庭农场134家;流转土地11.36万亩;蔬菜生产面积达10万亩,年总产量达110多万吨,年总产值达16.5亿元。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