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制定了《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依法取缔关停采石场483处、非法加工点1028个,共计34000多亩。如何对这些废弃场地进行生态治理和开发再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山阳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废弃采石场转型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谋划了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项目,为我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探索了经验。
一、做法与成效
卢亮沟位于山阳区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一处仅有数十户村民的自然村。过去,开山采石是村民和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连续多年的破坏性开采,使得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6年以来,山阳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对卢亮沟周边废弃采石场进行了生态治理与开发,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示范项目——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山阳区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卢亮沟所处地理环境,利用卢亮沟地处中心城区边缘、距云台山20公里、位于市区至云台山观光通道的中心位置,毗邻郑云高速、郑焦晋高速以及距规划中的南山绕城高速只有几公里的交通优势,瞄准云台山景区每年700万游客和周边城市近3000万常驻居民的潜在消费群体,确定了以建设汽车营地、运动体验、休闲旅游、红色教育、文化展示、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废弃采石场的特殊地貌,在项目中引入了四季旱雪、全地形车赛道、3D裸眼全息等科技含量高的活动,为自驾游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是坚持生态为基,推动绿色发展。山阳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卢亮沟的治理与开发上,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项目规划上突出生态设计,优先考虑山体绿化和绿地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绿化方案,大面积保留和播种绿色,对裸露的山体培土植树铺草,对废弃的采石场进行景观化改造。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生态效益,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将环保企业和生态产业链引进卢亮沟,最终确定与北京汖致露营合作建设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在项目建设上突出生态标准,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注重运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二次破坏和污染。同时,把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与绿色廊道建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坚持建管并举,创新发展模式。山阳区结合市场要求,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在项目建设及管理上,既注重技术上的保障,又注重融资模式的选择和后期运营管理。在技术层面上,坚持科学规划,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五星级汽车露营地的标准设计,已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并予以授牌。在融资模式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集体参与、共同发展的模式,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及村集体共同参与,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在运营管理上,与专业的运营公司开展合作,由北京汖致露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前期的规划设计,实现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无缝对接。
四是坚持文化为魂,传承历史记忆。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的规划建设非常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突出了文化内涵。注重保护采石工业遗迹,在不破坏景观整体性的前提下,对废弃采石场典型的景观特征以及原有的自然环境加以保留和改造,在展示采石工业历史、让游客感受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改变的同时,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流传在焦作的与武王伐纣有关的历史文献、地名传说、民间故事进行挖掘整理,正在策划武王伐纣大型3D全息影像演出项目,丰富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注重唤醒民俗乡愁记忆。对卢亮沟村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民居进行规划改造,把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美学相结合,把特色民俗展示与传统乡村生活相结合,把民宿旅游开发与唤醒乡愁记忆相结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承文化记忆。
五是坚持统筹规划,注重综合效益。山阳区坚持从全局出发,着眼打造高品质城市的要求,把卢亮沟的修复与开发与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使其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把景观改造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科学设计景观改造方案,不断加大周边环境保护力度,充分保护卢亮沟与周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让卢亮沟成为景中之景。把景观改造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所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环境,开展休闲观光、群众体育、文化展示等活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补齐城市旅游短板,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把景观改造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卢亮沟民居改造纳入项目规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民宿旅游,带动周边千余名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二、经验与启示
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是我市第一个利用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综合旅游示范项目,也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汽车营地主题文旅项目。卢亮沟开发模式,为我市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经验。
启示一: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并重是废弃采石场治理与开发的基本路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也不能让群众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合理开发利用,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卢亮沟坚持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对废弃采石场进行开发再利用,把项目建设与生态修复、廊道绿化、民宿开发等打包同步推进,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治理目标的同时,规划建设涵盖文化休闲、农事体验、极限运动等内容,包括汽车露营、休闲度假、拓展训练区、儿童活动区等15个功能区的综合旅游服务项目,必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
启示二: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并重是废弃采石场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方向。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项目,以“旅游+”为路径,将田园风光、民俗民居、荒山荒坡等进行整合开发,盘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既充分考虑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了旅游市场,拉长了吃、住、游、娱、购综合旅游链条,又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按照产业融合、文化提升、设施完善、风貌整治等规划路径,对附近村庄进行改造提升,让周边居民在参与项目建设、土地入股分成、民宿旅游开发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启示三:多元参与与共同发展并重是废弃采石场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手段。采石场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资金来源是关键。山阳区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融资方面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重,确立了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市场投资为主体、村集体参与共享的融资模式,既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本,引导村集体等各方力量参与,破解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难题,又充分保障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及利益分成的权利,实现了企业、集体和群众的共同发展。
启示四:近期建设与长期规划并重是废弃采石场治理与开发的重要保障。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不能只看到眼前而忽视长远、只看到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项目以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着眼于补齐城市旅游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带动乡村振兴、传承历史文化记忆,既考虑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又考虑了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市场需求;既考虑了近期项目建设任务,又考虑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实现了近期建设与长远利益的统一。
三、意见与建议
卢亮沟的做法与经验告诉我们,对废弃采石场及石料加工点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加以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废弃采石场长期破坏性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对卢亮沟的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转变工作思路。对于还在生产的采石场,要改变过去先生产后治理的改造模式,实行边开采边治理、边治理边开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验收,努力缩短生态恢复周期,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废弃场地,将规划、治理、开发与建设、改造、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做到在恢复中开发、在保护中建设。
二要注重统筹规划。改变以往单纯的土地整理和人工复绿的改造模式,把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治理和开发利用与打造高品质城市结合起来、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打赢环保攻坚战结合起来、与规划中的云台山至神农山旅游观光铁路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场地位置、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通过系统分析,制订出科学完整的恢复开发规划,确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宜业则业、宜农则农、宜绿则绿、宜园则园、宜游则游。
三要突出试点先行。根据废弃采石场的面积、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涉及到的沁阳、博爱、修武3县(市)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4区,应有计划地开展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的试点建设,以点带面,为全市废弃采石场的治理开发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北部山区生态保护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要完善保障机制。废弃采石场治理与开发应统一组织,国土、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靠前站位、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起在规划制订、项目推进、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责任,确保废弃采石场生态治理有序推进。同时,应建立市场化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大投入,形成社会普遍关注、企业主动参与、群众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