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武县法院执行局,复员军人白国强是个响当当的执行干警,他脱下庄严的军装,穿上威严的制服,完成了从军人到执行干警的华丽转身,把勇于担当、雷厉风行、甘于奉献的军人作风带到了执行一线。
白国强1992年入伍,1995年复员,1997年到修武县法院工作,2013年调入该院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工作中,白国强凭着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拼劲,迅速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基本解决执行难”活动开展后,他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扑在执行工作上,加班加点执行案件。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这是白国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作中,他发扬军人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作风严谨、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用不服输的韧劲攻克了一起起大案、要案、难案。
2007年9月,修武县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旅游大巴翻入山沟。为使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治疗,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某公司及时垫付了巨额医疗费和赔偿金。随后,该公司状告大巴雇主商丘某旅游公司,要求赔偿损失。老李(化名)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这场事故造成老李一级伤残。因人身损害赔偿与商丘某旅游公司协商无果,2015年,老李到修武县法院起诉,该院依法判决商丘某旅游公司赔偿老李400万余元。然而,该旅游公司拒不履行法律义务,老李无奈申请强制执行。
时间久、标的大、任务重、被执行人在外地……这样的难缠案又交到了白国强手上。“老白是我们执行局的顶梁柱,有他在,我放心。”修武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杜洁说。
接到任务后,白国强带上资料就出发了。为摸清该旅游公司家底,白国强多次前往商丘,外围摸排,暗中调查,深入了解该旅游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流水、债权债务等情况。然而,该旅游公司早有准备,防护得滴水不漏。白国强没有气馁,采取排除法,对该旅游公司十几个银行账号、涉及的多家银行进行了逐一调查。人在外地,苦和累自然不用多说,但对少数民族的白国强来说更不方便,每到饭点他都顾不上寻找清真饭店,常常是一碗泡面就打发了。
一遍遍的筛查,一次次的交涉,该旅游公司始终不愿意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我多次让该旅游公司报告财产,但他们就是不报告,一副顽抗到底的架势。软的不行,那咱就来硬的!”于是,白国强正式通知该公司负责人:“如果再不主动报告财产,后果很严重,等待你的将是拘留甚至是判刑!”
敲山震虎取得了效果,该旅游公司负责人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主动来法院请求和解。该旅游公司承诺一次性支付100万元,剩余部分每月支付20万元至全部给付完毕。白国强凭借自己强大的业务能力,执结了这起长达10年之久的案件。
虽然身为男儿身,但白国强干起工作来比女干警还严谨、心细。一次,白国强负责一个案件的物资清点工作,大大小小上千个机器零部件。面对这项庞大的工程,个别同事打起了退堂鼓:“东西太多了,咱们登记主要零部件,差不多就行了。”“一个螺丝钉都不能少!”白国强严厉地说。他拿起粉笔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了标号,然后一一登记在册,一个螺丝钉、螺丝帽都不放过。为了方便区分可拆卸和不可拆卸的零部件,他又把每个零件都用蓝色或红色的油漆标号,这样在交付时就能一目了然,不会有任何遗漏。
“把最放心的人放到最不放心的地方”是杜洁对白国强的认可。
“永远冲在第一线”是同事对白国强的评价。
执行一线常常充满危险,但每次行动白国强都是第一个冲上前的人。面对矛盾冲突激烈的执行案件,白国强始终像军人一样不怕危险、挺身而出;面对被执行人的谩骂、不配合,他毫不退缩,屡败屡战;面对“老赖”的恐吓,他更是直面冲突。“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责任感如影随形。”奋战在执行一线的白国强依然不忘军人本色,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以身作则,勇于担当。
“18年的相濡以沫,白国强忘我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个有关案件线索的电话打来,白国强都会毫不犹豫地撇下我和女儿立刻起身。”“近年来,由于执行案件多、难度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让白国强患上了糖尿病、肾病,3个月瘦了10多公斤,我几次劝他住院治疗,他都以案多人少为由推托了……”2018年9月4日,首期“河南执行好故事”全媒体直播活动在修武县法院举行,白国强的妻子都瑞虹讲述的《一个“不着家”的好丈夫》道出了执行干警家属的心里话。“不管我再忙、回家再晚,妻子总能操持好家里的事情,不让我担心。”白国强很感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是白国强的工作准则。2016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以来,白国强执结各类案件440余件,结案数位居该院执行局第一名,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全省法院“百日执行风暴”专项活动先进个人、全市法院执行案件异地管辖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个荣誉,更是一分分沉甸甸的责任。当一个个申请人拿到执行款喜笑颜开时,当一面面锦旗送到他手中时,他更加坚定地告诉自己,他的手中坚决不能有“法律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