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修武县:“旅游+扶贫” 风景变“钱景”
扶贫动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温县:田间综合体助力精准脱贫
带领全村人 拓宽致富路
西虢镇:扶贫从治本发力
马村区: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心房
托养一个人 幸福一家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武县:“旅游+扶贫” 风景变“钱景”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茂密的竹林掩映着古朴、雅致的民居,远离俗世喧嚣,听着鸟语,闻着花香,与山林为友……金秋时节,漫步在修武县西村乡金岭坡村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处处风景惹人醉。

  眼前的美景让人无法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旧的石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修武县西村乡充分发挥云上的院子连接云台山东、西景区和民宿引爆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旅游经”“扶贫经”齐唱,就地取材,流转农户废弃石屋245间,把昔日荒废的旧石屋变成了雅致的旅游民宿,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同时,辐射带动了兵盘民宿、小东沟矿山旅游休闲园、虎路峪竹桂园生态文谷等民宿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山区民宿旅游带,促进七贤镇、云台山镇等8个贫困村的经济发展,256户贫困户通过从事民宿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民宿助脱贫,旅游促发展。“民宿+扶贫”是修武县旅游扶贫工作的缩影。面对辖区31个省级贫困村,旅游大县修武放大旅游优势,依托“中国养生地”核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让秀美风景变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钱景”,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撬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之路。

  “是游客帮俺村摘下了贫帽,从省级贫困村变成了致富明星村。”提起这几年旅游发展带动增收,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村村民无人不夸。

  背靠云台山,依托旅游业,岸上村围绕旅游谋发展,家家盖起了宾馆,村民收入连年翻番,如今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村里的贫困户也从“吃低保”变成了“吃旅游饭”,个个干劲十足。

  景区带村,产业富民。几年来,位于云台山核心景区内的云台山镇,围绕景区做足了旅游脱贫的文章,辖区80%以上的农户围绕旅游搞服务,10个行政村中6个村依托景区脱贫致富。岸上村、古洞窑村通过整村规划建设成为云台山旅游综合服务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景区开发建设前的260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余元,成为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示范村。

  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省级贫困村西村乡圪料返村,交通问题一直是发展的“拦路虎”。随着云台山西区的开发,青云大道贯通东西,路旁的圪料返村成为“香饽饽”。该村抓住时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11万元建成占地20余亩的果树采摘园,5000余棵果树孕育着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修武县还修建了直通青龙峡景区长20公里的西双路、民宿专线和长11公里的金云路等,为全县14个山区贫困村打开了脱贫致富大门。

  化优势为动力。修武县充分挖掘云台山景区的游客资源,以云台山景区每年数百万游客量的超高人气激活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村“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截至目前,修武县通过云台山景区等涉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已有536户189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规划建设双峡、象鼻山、陪嫁妆村旅游特产市场,设置经营摊位90个,无偿为贫困户提供摊位55个,拓宽了群众脱贫渠道;引导、帮助贫困户参与乡村民宿经营服务、制作旅游工艺品,双庙村、一斗水村已有19户平均增收1.5万元,53人顺利脱贫。

  如今,修武县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变成了致富明星村,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致富的信念坚定,生活幸福指数连连攀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