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解决这类人群的脱贫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沁阳市积极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建立残疾人托养中心,推行残疾人托养、疾病治疗、康复训练和就业脱贫的“医养康护一体化”有效融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走出了一条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沁阳市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42户11482人,其中因残致贫1642人,占贫困人口的14.3%。为解决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问题,10月19日上午,沁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揭牌,可为辖区38名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并能安置19名建档立卡人员上岗就业。
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沁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一间托养室里看到,62岁的申成智正在给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申乐乐喂水。“孩儿在这生活环境可好,我在这儿照顾他还能领工资,这都是国家政策好啊。”他说。
家住王召乡东王召村的申成智老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月中旬沁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揭牌前夕,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将儿子申乐乐送到这里托养。托养中心还给他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担任托养中心的护工,负责照顾儿子和另一名托养人员,月工资2500元。
在该中心,像申成智老人这种情况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人。这真是托养一个人,康复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
针对多年来困扰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难题,沁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实行“托养+医养+康养+脱贫”模式,对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实现托养保障,减轻贫困残疾人家庭抚养负担,提升托养保障水平;对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实现医疗保障,残疾人托养期间有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并享受医保政策兜底保障;对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实现康复保障,为每个托养人员建立个性化康复计划,在托养的同时开展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在贫困重度残疾户实现残疾人“吃、住、康、养、医”不愁的同时,安排其家属成为护工,增加家庭收入,确保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