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大医”传承贵在医德
“当年的焦作是穷乡僻壤,整个市区只有一条街,与广州有天壤之别。当时从中山医科大学、上海医学院分配来的大学生先后离开了,有的甚至连行李也不要就走了。如果没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意志,任何人都是很难坚持下来的。”10月10月,在焦煤中央医院举办的医德报告会上,现年84岁的岑军辅应邀作报告。
“创业是相当艰苦的。以前,结核病房冬天取暖烧的多是蜂窝煤,我曾在值班时因煤气中毒而昏迷,如果不是被当班护士及时发现并送急诊室抢救,那将是另一种结局……”岑军辅说,“煤矿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抢救伤员,医护人员总是冲在前面,下井抢救也是常事。有一年,一个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当时正赶上我患胃肠炎,一晚上拉肚子十几次,可早上听到消息后,我马上回院坚持下井开展抢救,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孩子无人照顾,吃了一周‘百家饭’……”
出席医德报告会的还有郑好让。毕业于北大医学院的他,一辈子不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宴请和红包。有一次,一名患者家属找到他家,放下了300元钱。当妻子告诉他这一情况时,他二话不说,把钱一分不少地退还给了患者家属。来自农村的他,深知百姓看病不易,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他总是替患者着想,切实减轻患者的负担。
在医德报告会上,尽管只有岑军辅、郑好让来到会场作了报告,但很多老一辈中央医院人践行高尚医德的故事,也不断被提及。
正是榜样的引领和医德的传承,使该院数次应对国家重大事件时,勇敢地挑起了社会责任,冲在了医疗救护的第一线。1976年,中央医院接收了100名唐山大地震的伤员,经过一年的救治,所有伤员痊愈,返回了故乡。2002年11月,爆发非典,中央医院作为焦作市唯一的隔离病院,接收了焦作地区全部疑似病人。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后第二天,该院两名医生驾驶一辆救护车前往四川开展救援;5月29日,该院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赴四川绵竹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让“大医院”品牌永不褪色
一个没有高品质文化的医院,终究不会获得大发展,甚至还有可能被淘汰。实践证明,一所医院持续发展的背后,往往有成熟的文化理念做基石。
在焦煤中央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该院“中央医院院史馆”落成并对外开放,中央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印记都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今后,每一个中央医院人都能深入了解医院的光辉历史和辉煌业绩,院史馆定能激发每一个中央医院人的集体荣誉感。
如今,在该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该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位于市中心的门诊大楼和院本部的病房大楼拔地而起,一批代表全国医学先进水平的检查、检验设备落户该院,病床床位达到1900张,每年门诊服务患者达35万人次,每年的手术量达7400余例。与此同时,该院坚持“开放办医院”的方针,与国内外知名医院联姻,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壮大该院的技术实力。此外,为构建“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守护一方百姓平安,前不久,该院与金汇通航签署合作协议,成为我市首家空中医疗救援合作医院。此外,该院积极响应国家医保政策,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比例,大力开展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日前,在全市通报的以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为主的单病种结算病例上,该院在全市三级医院中排名首位。
群众满意是对该院仁爱精神的最好诠释。2017年,该院在河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89家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考核中脱颖而出,以“焦作市第一名”的成绩被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授予“2015-2016年度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荣誉称号。
时代的变迁,沉淀出该院独有的文化内涵。70年的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该院员工,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中,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守护着患者的健康。看到突发疾病倒地的老人,他们会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本能出手施救;见到弃婴,他们会将其抱回医院做健康检查,寻收留之处,让爱心升华……工作中,该院医务人员践行“时刻以患者利益为先”精神,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媒体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
承载70年的荣光,焦煤中央医院人再度踏上新的征程,让大医院这个深深根植于群众心目中的品牌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