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血液,奉献爱心。”昨日,53岁的关中奎带着妻子来到市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献了400毫升血液。关中奎说,这是他自2005年以来第11次参加无偿献血。13年来,他累计献血达4400毫升,相当于1个成人体内的血液量总和。
2005年8月,关中奎和朋友一起在东方红广场散步,偶然间发现了一辆爱心献血车,便一同参加无偿献血。“体检后,三个人中只有我一个人检测合格,符合无偿献血的标准。”关中奎说。此后,关中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参加一次无偿献血。“有时是一年一次,有时是一年两次,也有忙的时候一年也去不了一次,但我心里总有这个事,抽出空了就去献血。”关中奎告诉记者。
谈及坚持献血的初衷,关中奎说:“第一次献血是出于好奇,后来渐渐知道了无偿献血对身体的益处,可以延长或挽救他人的生命,感觉很有意义,所以才一直坚持献血,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在关中奎家里,还保留着从第一次到最近一次的无偿献血证。“从刚开始的手写献血证到现在的机打献血证,每一本我都保留着,它们既是见证者也是纪念品。”关中奎说。对于关中奎而言,无偿献血已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它不是新闻宣传中高大上的故事,而是实际生活中令自己快乐、能帮助他人的小事。
“我今年53岁了,距离60岁还有7年时间,我还可以再献7年血。”临走之时,关中奎言辞恳切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李瑞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