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吃过早饭,武陟县乔庙镇后赵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侯喜芳送孩子到了学校,就赶往附近的焦作市汇力康食品有限公司上班。
“在汇力康上班,每月能拿2000多块钱的工资,公司管饭,给补贴,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人和干好地里活,真的挺好,家里心里就都有了着落。”侯喜芳说。
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就多了一分脱贫的希望。和侯喜芳情况一样的贫困就业群众,在汇力康公司有85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该公司董事长刘凤亮告诉记者,得益于武陟县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关爱,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公司积极参与市县开展的“百企帮百村”活动,把就业年龄标准由35岁放宽至50岁以下,在结对帮扶前赵村、后赵村、韩村的同时,实现了前赵村、后赵村、韩村、千村、李村、马村6个贫困村的就业全覆盖,贫困劳动力每月稳定收入在2500元左右。
汇力康公司仅是武陟县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的优秀企业之一。在脱贫攻坚活动中,武陟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以“百企帮百村”为载体,积极引导72家民营企业与35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每个村由1~3家企业予以帮扶。各帮扶企业聚焦“输血”扶贫“四精准”、“造血”扶贫“四精准”、精神扶贫“四精准”、公益扶贫“四精准”,深入贫困村,准确掌握帮扶村、贫困户在基础设施、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需求,制订企村三年帮扶计划,精准定制各类需求,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贫困户就业问题,武陟县提出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通过定制培训、推荐安排、劳务输出、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4179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并针对部分不能外出务工、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家庭,开发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352个,让不好就业的“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为建立长效帮扶保障机制,该县整合全县各类企业信息,对农村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等用工需求进行登记,收集了全县300多家企业、6000多个用工岗位信息,为贫困劳动力向县内企业定岗定向推荐就业。截至目前,该县今年新增就业人数7612人,其中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333人。
按照“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思路,乔庙镇制订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奖励办法,建成汇力康食品等7家就业基地,通过“培训+就业”“招聘+就业”“推荐+就业”等方式,7家就业基地已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86人,年人均增加工资收入2500元左右。
为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该县以慈善帮扶为导向,在广大民营企业中推行“送股权、保分红”“送岗位、保薪酬”的“两送两保”模式。用慈善资金为贫困户在合作社入股,按期分红或分物,并引导贫困户到合作社或基地打工。截至目前,该县共注入慈善产业扶贫资金560万元,带动贫困户3735人就业和创业。
此外,该县筛选出江河纸业、黄河集团等17家产业基地(企业),在金融机构开展户贷企用、企贷企用、政策资金和慈善资金等慈善信托扶贫模式,注入慈善资金641万元,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100元至2500元不等的分红,由此带动了1399户贫困户创业致富。
在精准扶贫活动中,武陟县广大民营企业各显其能,为帮扶村和贫困户精准定制个性化服务。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慈善+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和10万元慈善资金作为29户精准扶贫户在合作社的入股资金,年终按入股资金的10%分红,每年每户增加收入1110元。同时,该合作社采取对入社贫困户给予犁、耙、种、收全免费,农产品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收购的“加减法”式帮扶,平均可使每户年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河南佳怡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公司,分别吸纳贫困户就业50余人;河南九盛堂农牧有限公司投资45万元,为詹店镇溜村建立养鸭示范基地,对本村贫困户免费提供鸭棚、鸭苗、技术指导等,负责回收鸭蛋及淘汰鸭;河南利人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提供纸质手袋后加工项目;焦作市富成食品有限公司为大虹桥乡朱原村捐赠图书2000册,购买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帮扶企业还捐资捐物,在全县建立“爱心驿站”68家,正在建设11家,已覆盖贫困户222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