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谢仲达)今年年初以来,市工商局始终把政务公开作为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安排部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扎实推进,作为工商部门树立执法为民形象的重要抓手来加强,着力完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突出抓好政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各级工商机关政务公开的制度保证,呈现了“整体工作扎实推进、单项工作特色突出”的良好局面。
着力公开解读回应工作。一是推进政策执行更加阳光透明。市工商局把公开透明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对制定出台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政策文件,印发前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印发后及时主动公开文件全文和政策解读稿。举行重要会议、制定重大政策,除依法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公开宣传报道,公开主要会议内容和政策内容。二是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在政务网站设立专栏,依法公开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对社会广泛关注、涉及公众利益的建议提案,原则上公开答复全文。三是及时调整公开部门权责清单。因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行政职权调整,及时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工作,并在政务网站同步公开,切实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全面规范履职。四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的政策解读。对于“放管服”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小微企业发展扶持、燃煤散烧整治、烟草市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出台并公开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原则上都进行政策解读。对于广告监管、网络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商标管理采取的新制度、新方法等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使人民群众更加清楚地理解掌握相关政策,避免误解误读。
着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一是建立随机抽查信息公开机制。牵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双随机”监管规范化建设,及时公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结果等信息。二是推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主动公开全市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开办时间等注册登记信息。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机制,推动涉企信息部门间共享共用。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推进多元共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做好企业自主年报公示工作。完善年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做好企业自主年报公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大对未年报企业的抽查检查力度,巩固企业年报率,提高年报质量。加强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的监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四是推进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公开。围绕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加大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抽检力度,实行商品质量抽检公示制度,扩大公示社会影响力。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一是提升市场准入效率。牵头作好全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专项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协同有关部门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市推动“照后减证”,减少行政审批。及时梳理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后置审批事项清单。创新服务方式,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一网办、不见面、一次也不跑”的目标。二是线上线下登记服务信息同源管理。网上登记服务平台、注册服务大厅使用统一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和填报表格,确保线上线下登记服务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出台后,按照新《条例》要求,全面修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组织梳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对于应当公开而未公开的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