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用绿色发展厚植美丽家园
六毛八 暖人心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今日起本报隆重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
博爱登榜“2017-2018年电商示范百佳县”
小饰品做成扶贫大产业
港湾式公交站台建设正酣
省委省政府第九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告
王亚鹏:创业路上青春无悔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饰品做成扶贫大产业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0月23日,记者走进沁阳市紫陵镇皮筋头饰加工产业园,在一楼展览大厅看到,货架上的皮筋头饰产品琳琅满目,有6个大类、500多个品种、3000多种款式。该园区是紫陵镇依托传统产业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一头连接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等全国批发市场,一头带动成千上万家群众走上致富路。如今,该园区年产皮筋头饰7000多吨,年产值达1.75亿元,产品远销中东、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占全国皮筋类头饰品市场份额的80%,出口量占市场份额的35%以上。

  紫陵镇皮筋头饰加工起始于坞头村。上世纪70年代末,坞头村少数村民苦于生活所迫,开始手工搓皮筋,后来群众纷纷效仿。为打开市场,村里脑瓜灵活的人利用浙江义乌小商品城这座“桥头堡”,建起销售国内外的市场网络,坞头村也由此成为“全国皮筋头饰专业第一村”。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以坞头村为中心,紫陵镇从事皮筋头饰加工生产的有2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市、县、乡、村10万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全镇长年在义乌等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做销售生意的有160多家、2500多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紫陵镇依托传统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吸纳400多个贫困户从事皮筋加工,头饰产业使全镇近40%的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辐射周边乡镇及济源市、孟州市、温县等地,有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就业。

  为壮大头饰产业规模,促进头饰产业上档升级,增强产业带贫效应,该镇从2016年起,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2亿元的皮筋头饰加工产业园。记者在这里了解到,一期两个5800平方米的车间已经建成投用,入驻头饰加工户24个,年产值近1亿元。去年,该园区还成立沁阳市祺雅头饰品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化管理。

  眼下,该园区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建成后会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①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