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咱家的菜园子。村民的种菜手艺真不赖,你看,菜地里的红萝卜、大葱、花菜长得真好!”
“来、来、来,咱地里的菜吃不完,你们平时想吃啥就来这里挖吧!”
“爸爸,我拔了一棵大萝卜……”
11月3日上午,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丽达农耕文化体验园内欢声笑语,河南理工大学的几十名教师带着家人在一块块菜地里采摘蔬菜,有的带孩子拔萝卜,有的和村民一起挖花菜,把南朱营村首届丽达农耕文化体验节暨私家菜园采摘活动推向了高潮。
南朱营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对口帮扶村。近年来,该村在河南理工大学的帮扶下,已经建成蔬菜产业基地。“这些菜地是按照农村农业扶贫车间形式建设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扶贫项目,资金是由河南理工大学部分教职工以众筹方式筹集的,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难题,也调动了教职工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波说。
杨波是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去年11月份到南朱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丽达农耕文化体验园通过种菜,让贫困户和河南理工大学的老师们成为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提升了扶贫的精准度和成效。”他说。
在体验园内,记者看到一块块菜地地头的提示牌上,责任人和管理员分别写着河南理工大学教职工和村民的名字。“俺在这里承包了4块菜地,每月可以挣200元钱。”该村村民余秋芳告诉记者,他是刚刚脱贫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多病的老人,自己身体也不好。村里建设丽达农耕文化体验园时,他积极响应,帮助管理菜地增加经济收入。
“丽达农耕文化体验园让我们在家门口通过双手改善生活、建设美丽家乡,这个扶贫项目真不赖!”余秋芳说。①2